武冈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九年来托起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童珍玉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30 09:20:59

春日的阳光洒在武冈市洞庭村成片集资房D栋一楼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45岁的华华(化名)正仔细分拣着蔬菜苗,准备移植到中心新开辟的菜园里。这位曾因智力障碍长期待业的中年男子,如今在托养中心的职业康复训练中找到了生活的支点——通过种植豆角、南瓜等蔬菜,他不仅掌握了一技之长,还能在蔬菜成熟销售后获得出勤奖励。“自己种的菜卖了钱,很开心!”华华的笑容里透着自信。

武冈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自2016年运营以来,已累计服务600余名残疾朋友,90%的服务对象在康复训练、职业技能等领域取得显著进步。作为省、市残联批准成立的专业托养机构,中心以日间照料为基础,构建起“康复训练 + 技能培训 + 就业帮扶”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生活技能、社交技能、运动康复等个性化课程,帮助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提升生存能力,更快融入社会。

中心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改建面积680平方米,设有独立接待室、心理咨询室、职业康复室、多媒体培训室等功能区域,配备近10人的专业服务团队。这里每天8点开放,服务对象通过人脸识别打卡开启6小时的日间照料服务,涵盖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就业培训等内容。2024年,中心依据省市文件要求,在残联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各项服务内容与出勤指标,成功推荐10名残疾人就业,其中谭睦根已成为企业正式员工,月收入稳定在2000元以上,并购买职工养老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

除了常规课程,中心还创新推出“菜园计划”等劳动技能训练项目。今年春季,中心开垦数亩土地种植蔬菜,待成熟后通过社区团购等渠道销售,收益将用于发放出勤奖励,让残疾人在劳动中感受价值感。这种“助人自助”的理念贯穿服务始终:庇护性工场里,残疾人参与简单加工生产;多媒体培训室中,手工制作、家政服务等课程提升就业竞争力;心理咨询室与解压室,则为服务对象疏导心理压力、矫正行为习惯。

在管理模式上,中心引入人脸识别系统精准记录服务时长,通过大数据动态调整服务计划;同步开展“家庭支持服务”,定期组织家属培训,促进残健家庭互动;并积极链接企业资源,设立残疾人手工艺品专柜、开辟辅助性就业岗位,形成“政府购买服务 + 社会力量参与”的良性运营机制。截至目前,中心已累计链接社区和企业资源,支持数十名残疾人开展辅助性就业,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更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

依托湖南省“阳光家园计划”,中心累计投入200万元完善硬件设施,2024年获评邵阳市“AAA”托养机构,力争创建省级“阳光家园”示范服务机构。

中心负责人童珍玉表示,“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托养,更要帮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实现从‘被照顾’到‘能自立’的转变。”

下一步,中心将继续深化与企业合作,拓展“非遗手工”“电商培训”等特色课程,建立更多就业实训基地,力争每年推荐5名以上残疾人稳定就业,让更多残疾朋友在劳动中收获尊严,在社会中找到归属感。(童珍玉)

责编:黄伊婷

一审:黄伊婷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