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要闻头条丨长沙、郴州、株洲园区经济动力强劲——一季度湖南经济述评(四)

    2025-04-30 08:34:58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旋

园区,隐藏着经济发展的“密码”。

今年一季度,湖南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7%,比全部规模工业快2.9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达75%。

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从1988年全省首个产业园区——长沙高新区(前身为“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成立以来,经过30多年发展,园区在湖南发展全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园区普遍托管乡镇、街道,承担大量社会事务,机构臃肿、人员庞杂,难以聚焦产业发展主责主业的问题,日渐突出。

去年起,湖南全面打响“园区改革攻坚战”,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规范人员管理、探索市场化建设运营等6项园区改革试点在全省铺开。

“挣脱社会事务束缚后,招商引资高潮迭起。”益阳高新区经济合作局局长熊宇宏介绍,此前,部门总共20多人,30%的人负责社会事务,想大展拳脚却力不从心。

通过改革,益阳高新区将171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移交市直部门和赫山区委、区政府,托管的“一镇两街道”移交赫山区管理。

机构和人员也同步“瘦身”。领导班子由7名减至6名,内设机构由8个减至6个,事业单位由5个合并为2个,编制由695名精减至214名,在职人员(含国企)由1685人核减至664人……

“75%的人员向招商、产业等一线部门倾斜。”熊宇宏说,甩掉“包袱”后,园区新签约项目48个,引进500强企业2家、湘商回归企业12家。一季度,园区取得首季“开门红”,信维电科、金博股份、三一益阳产业园、益阳橡机等企业发展纷纷实现突破。

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升

“五一”临近,郴州高新区涌动着建设的热浪。在瑞熙2GWH电化学储能系统总装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机械车辆来回穿梭,工人施工紧张有序。

“对比去年同期,今年一季度,园区开工建设的项目数量和投资体量均有所提升。”郴州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作为湖南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近年来,郴州高新区聚焦有色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推动“两主一特”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数据显示,2024年,郴州高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以上,增速排名居全省前三;外贸进出口额完成160亿元,同比增长20%;实际使用外资1.59亿美元,同比增长68.4%,总量保持全省第二。

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产业是园区发展的主责主业。今年以来,湖南着力推进园区整合优化,根据已出台的《园区主特产业指导目录》,加强引导园区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国家级园区“两主一特”、省级园区“一主一特”……园区产业“各有千秋”,共同绘就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昂扬曲线”。

2024年,全省园区规工增加值、亩均税收、产业投资、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增长9.5%、17.2%、20.6%、10.1%;10家园区进入全国100强、4家园区进入50强,“千亿园区”达12家。

更好服务园区发展

以拼政策、拼资金、拼奖补等方式推动园区发展的老路日渐走不通,湖南鼓励各地园区把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构建更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当中去。

“从签约到拿地开工,仅用时1个多月,这是我们单位最快开工、最快投产的项目。”诺天科技项目建设碳化硅设备研发及深度加工、高纯碳化硅基材生产基地,负责人黄超斌对株洲高新区的项目服务速度称赞有加。

在该项目启动之初,株洲高新区成立工作专班,实行“一企一策”,为企业上门提供“私人订制”服务。“企业完全不用操心项目建设,只要腾出精力搞生产。”株洲高新区项目服务局局长彭建军说。

在做实服务的基础上,株洲高新区将产业生态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先后举办企业大会、体能拓展、桌游互动等系列活动,成立企业家联合会,推动园区干部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助共赢。

湖南通过推进“五好”园区创建,打造一个个优化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的“示范区”,不断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

责编:赵倩倩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