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5-04-29 18:40:02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孙殉华
在益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室里,总能看到一位老师弯着腰轻声细语地与学生对话,或者是俯下身子在课桌旁握着孩子的手一笔一画地教他们写字。她是李映菲,一名从教35年,扎根特教领域18年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从“折翼天使”的守护者到全纳融合教育的践行者,她用爱与智慧让特殊儿童的生命绽放光彩。
用耐心叩启封闭心门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我相信每一个生命都能绽放美丽!”“我必须为孩子们的未来把握好方向。”这是李映菲对于特殊孩子们的教育初心。对于一个在普通教育学校工作了17年的老师来说,她深切地感受到孩子对于每一个家庭甚至社会的重要性,尤其感受到特殊孩子对于父母永远的痛与孩子们对于成长的强烈渴望。
李映菲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状态面对这群孩子。她相信,她一定会带动和影响孩子们快活起来。她关心每一个孩子,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耐心地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懂礼貌、守规矩、爱学习、爱劳动和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她和家长经常沟通交流,探讨教育方法,解决家庭难题。在每一学期的家长满意度测评中,她的满意率都是100%。
小林患有先天性唐氏综合征和甲亢,父亲病故,母亲女十分艰难。来到李映菲班上后,她用三年时间教会小林懂礼貌、爱唱歌、爱跳舞,还会背诗、写字、文明过马路。小林妈妈十分感激地说:“李老师是个不仅有爱心和耐心,而且工作高度认真负责任的好老师。”
小琪是一名脑瘫的孩子,入校前不能独立行走,生活不能自理,无语言交流。入校后,李映菲为他量身订制了一套科学、完美的康复学习计划,上百遍甚至上千遍地手把手教导他,休息时间扶着他一个楼梯一个楼梯练习上和下。三年下来,小琪可以与大家简单地交流,生活上可以半自理状态,还可以握笔写字。
情境教学激活成长潜能
“李老师好,我在家写字,你来看哦!”每个周末,智力障碍的小豪都会给李映菲打电话,用不太清晰的语言欣喜地报告周末在家里的活动情况。小豪的爷爷自豪地跟周边邻居们说:“只要李老师上课,我孙子回家不仅会读,还会写。”
在特殊教育学校,家长们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学习,让自己的孩子有自理能力,能独立自主。为了这个目标,李映菲确立了“以学生为本”“以培养智力障碍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生存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她及时关心每个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坚持为每名学生庆祝生日,教会他们交友;在学生宿舍教会学生洗衣、叠被、刷牙;走进大自然教学生认识树叶、花卉;带他们走上街头,学会红灯停、绿灯行。课堂上除了使用人性化教材以外,还大胆创新,自编教材,自编儿歌,自买彩笔等等。每个月都有主题教学,如“我去超市购物”“我当生活小能手”“我为同学过生日”,教学生认识人民币、蔬菜、水果等。
她曾在普通中小学从事全国协同教学实验,将各门学科知识与各项学生技能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来到特殊教育学校,她认为特殊孩子更有健康成长的权利与渴求。她坚持运用协同教学理论,探索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的综合教学法,运用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知识和技巧,将听、说、读、写、唱、画、演、玩等活动方式巧妙穿插,教学生唱儿歌、做手指操、练瑜伽,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有兴趣,有收获,身心得到锻炼和发展。每一堂课,她都精心设计,自制教具、挂图,通过游戏创设多种情境,让孩子们动起来、笑起来、协调起来、规范起来。每一堂课,家长们都会主动来听课,看孩子们的成长,感受课堂氛围,学会教育好方法,每每感动得热泪盈眶。
全纳教研编织融合网络
为破解“送教难”问题,李映菲带领团队拿着教学课本,背着康复器材走进偏远乡村。在资阳区,她为卧床8年的脑瘫儿童小雨设计“床边课堂”,每月上门,用磁力贴片教识字,借手机灯光训练追视能力。三年累计行程5000多公里,她的送教日记写满12个特殊家庭的重生故事。
作为市级课题《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的主持人,她开创“双师双课堂”模式,将普通学校教师与特教团队进行共同探讨,在课堂上同步讲授学科知识,同步进行差异化辅导,取得较好的效果。在益阳市学前教育省级规划课题研讨培训班上,她带着启智部一年级的学生成功上了感知课《小雨沙沙沙》,展示了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完美融合,让观摩的老师们连声赞叹。她参与省级资助课题《基于计算手语的聋校具象化教学研究》已结题,课堂教学比武《学生能够辨认大和小》获得省级一等奖,《对特殊教育学生进行科学评价方式应注重全面激励》等论文获省级奖,多篇论文在省级媒体发表。
从个训室到融合课堂,从粉笔板书到智慧投影,李映菲始终相信“没有浇不活的花朵,只有不会变通的园丁”。每年都有多名教师主动与她结对“青蓝工程”,多名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为中学高级教师,推动全市融合教育覆盖率普遍提升。“当特殊孩子能自信地走进学校,当社会开始看到他们的聪明而非特殊,这就是教育最美的样子。”望着操场上嬉戏的学生,李映菲的笑容比春日的阳光更暖。
从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到学校内外的全面课堂设计,到每一堂课的全面训练内容,再到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全面融合研究与实践,李映菲将每个孩子都看成一颗完美的种子,总是满怀激情地耐心养护,看着他们快乐地拔节、向阳茁壮地成长,乐此不疲,无怨无悔。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陈暑艳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