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岭下读好书丨千年商战:穿越历史迷雾的大国博弈密码——《千年贸易战争史:贸易冲突与大国兴衰》

    2025-04-29 17:24:28

推荐理由

本书是一部以全球贸易发展为主线,探讨贸易冲突如何塑造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作品。自古代以来,各个国家便已开始一定程度的贸易往来,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地域政治、经济制度、文化差异等因素,贸易战争屡见不鲜。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到了近现代,贸易战争更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内容。本书通过梳理从13世纪汉萨同盟的贸易和战争到21世纪全球化时代的重大贸易争端,揭示了贸易与战争、权力、文明兴衰之间的复杂关系,呈现了一部跨越千年的全球经济博弈史,为我们理解目前的关税战、中美贸易摩擦、芯片战争等现实问题提供了历史坐标系,揭示了千年未变的本质规律——贸易既是合作的纽带,也是权力博弈的延续。

主要内容

17世纪前的主要贸易战争

贸易自诞生起就与权力博弈紧密相连。古代商路控制权(如丝绸之路、香料之路)的争夺本质是资源垄断权的较量。德意志商人联盟通过控制波罗的海木材、毛皮贸易,建立覆盖欧洲北部的贸易网络,但因缺乏统一政治支撑终被民族国家取代,意大利城邦通过垄断东方香料贸易积累巨额财富,威尼斯“商船舰队化”模式是早期海权典范。不同国家对海上商路的掌控,都体现了贸易作为“另一种战争”的特性,即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政治目标。17世纪海上争霸构成早期贸易战的重要内容,葡萄牙、西班牙通过航海垄断建立殖民贸易体系,荷兰创建现代金融与股份制公司(如东印度公司),英国则凭借《航海条例》和工业革命实现贸易霸权更迭,这一时期的重商主义政策包括出口补贴、关税壁垒成为国家竞争常态。

贸易战促进大国的崛起

从波士顿倾茶事件讲述了美国从独立到内战的这段历史,表明美国的政治独立,并不意味着经济的独立。贸易的逆差、制造品的输入、原料的输出、对外国投资的严重依赖,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殖民地经济的继续。然而,由于制造业的成长,美国逐渐减少了对英国商品的依赖,到19世纪中期,美国顺利走向现代工业国家,这一切都是在贸易保护的条件下取得的。客观地说,美国如果不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应该也能够发展起来,但是坚定的贸易保护主义能够让美国成长得更快。而在德意志的统一及现代化进程中,关税同盟则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伴随着德意志关税同盟成长起来的德意志,不再是欧洲的落后国家,其经济不断壮大,支撑了三次内外战争的胜利,促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到1871年,关税同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最终融合在德意志帝国之内,作为一种经济融合的历史模式,德意志关税同盟为当代的国际经济合作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贸易战推动国际体系的建立及破坏

1929年美国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全球关税战,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扣动了全球贸易战的扳机,国际贸易直接缩水60%,和今天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如出一辙。德日通过经济军事化转嫁危机,加速战争爆发,各国也高树贸易壁垒,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大萧条时期的贸易战不仅严重削弱了全球贸易体系,还成为诱发二战的贸易和经济动因,更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早期源头。而二战之后美国凭借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为了获取更大利益,开始推进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

中国与世界贸易战争

1840年鸦片战争视为中国首场现代性贸易战争,表面上因贸易逆差(英国白银外流)引发,实为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降维打击,背后是清王朝的朝贡体系与英国自由贸易理念的冲突,也揭示了制度差异导致的贸易摩擦必然性。中国经济的发展从来不是一个封闭体系,鸦片战争之后不是,鸦片战争之前也不是;全球化也是一直在发展当中,只是有时候剧烈,有时候不那么明显。早在鸦片战争之前,大清帝国就早已通过国际贸易深深融入世界经济当中。而中国历史上屈辱的协定关税及关税自主权的丧失,给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是阻碍中国近代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回顾新中国的对外开放史,每个阶段都是开放的,而且都成效显著,只是在不同的阶段中,对外政策各不相同。虽然,我们也走过不少弯路,但是一直在变局中发展,包括当前我国对外政策在整体上保持开放的同时,在具体问题上也有所调整,这是逐步探索发展的过程。当前,我国已经跨过了屈辱的近代,进入了复兴繁荣的当代,然而来自西方的挑战仍然存在,从近期的贸易战也可以看出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本性并没有改变,大国之间权力博弈的基本策略也没有改变。

心得体会

贸易史是观察文明兴替最清晰的镜子。本书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贸易战场的每一次炮火硝烟,都重塑着世界权力的版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读懂这部千年贸易博弈史,更能看清大国竞争的底层逻辑。

贸易规则背后是权力的刀锋

贸易规则的本质始终是武力的延伸。今天我们看到的“长臂管辖”与“实体清单”,不过是古老武器的现代翻版。美国对华为的芯片断供,本质与19世纪英国对北美纺织业的技术封锁如出一辙,美国最新通过的《芯片与科学法案》,用527亿美元筑起技术壁垒,恰似当年英国《航海条例》的升级版。历史的吊诡在于,当守成大国试图用规则锁死后来者,却往往成为技术扩散的加速器,正如明朝的海禁政策催生了东亚私商网络,而西方的技术封锁正在倒逼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垂直整合。

供应链版图重构文明兴衰

17世纪荷兰凭借鲱鱼贸易锻造北海供应链,成就了“海上马车夫”神话;21世纪中国依托完整工业体系崛起为“世界工厂”,这印证了产业链供应链完整能为大国博弈注入硬实力。当前全球产业链正经历二战以来最剧烈的重构,美国推动“友岸外包”,欧盟实施碳边境税,这些看似是经济行为,实则是地缘政治的较量。但新能源革命的浪潮正在改写游戏规则:中国光伏组件占全球80%产能,动力电池掌控60%市场份额,这种绿色供应链优势,恰如当年英国掌控煤炭、美国控制石油般具有战略意义,而通过区域间的合作,RCEP生效形成的亚太生产网络,“一带一路”沿线共享利益也在孕育新的文明周期。

数字边疆决定未来发展方向

从威尼斯商人发明的复式记账,到荷兰创造的股票交易所,金融创新始终是贸易战争的隐形战场。当下数字货币与跨境支付系统的较量,成为了大国博弈新高地。中国数字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加速渗透,美国将SWIFT金融武器化,这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堪比当年英镑与美元的霸权交替,更深刻的革命发生在数字贸易规则领域,比如数据主权、AI治理等新的规则制定权争夺,这也许将决定未来三百年的文明秩序,就像19世纪英国将金本位变成统治工具,今天谁主导数字贸易标准,谁就能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站在人类文明史的维度观察,贸易战争从未停歇,只是战场从“香料之路转到“数字丝路,武器从坚船利炮变成芯片算法。当特朗普在海湖庄园签署关税令时,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称“要重新平衡对华贸易”时,历史的回响愈发清晰。读完本书我们就会明白:大国兴衰的本质,在于能否在技术革命与制度创新的双重维度上,持续创造新的文明形态,而这场没有结局的博弈,既考验着智慧,更检验着谁的文明拥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推荐人胡素丹系中共郴州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讲师

新闻来源:苏仙岭下读好书公众号

责编:赵倩倩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