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文君 李菁菁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04 06:56:0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见习记者 瞿文君 李菁菁
【人物名片】
梁熙,中共党员,37岁,2005年9月入伍,现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消防救援支队高新区大队政治教导员。共记个人三等功6次,曾获“第20届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敬业奉献类湖南好人”、“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工会先进工作者”、“湖南省第三届学雷锋优秀志愿者”、“湖南省2024年度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
【人物故事】
“不好意思,我要去执行任务了。”
4月17日9时55分,尖锐的报警声骤然响起,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湘西自治州消防救援支队高新区大队政治教导员梁熙立即冲出备勤室。
“45秒,44秒……”广播里开始倒数。不一会儿,消防车警报声响起,原本热闹的一楼训练场瞬间空空如也。
24小时时刻准备,60秒内接警出动,这样的生活梁熙过了13年。
“消防车警笛是希望的号角,‘火焰蓝’是穿透绝望的光。穿上这身衣服,驾驶着消防车,我们便肩负着群众的希望和信任,就要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需要的地方。”梁熙说。
初心如磐:从橄榄绿到火焰蓝的忠诚坚守
翻开梁熙的救援档案:参与任务2000多次,救助群众300余人。这些数字的起点,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现场。
“除了大一学员,其他在校学员全部参加救援!”接到命令时,梁熙正在武警成都指挥学院读大三。坐大巴到达都江堰,再徒步14个小时抵达震中映秀,在这里梁熙第一次面对生死,他没有时间恐惧与适应便立刻投入救援。
在幼儿园的废墟下,他发现一名被困的小女孩。废墟随时可能因余震再次坍塌,孩子性命危在旦夕,梁熙迅速呼救人员展开营救。历经4个多小时,小女孩从废墟中被抱了出来,梁熙提着的那口气终于松了。
从搜救被困人员到清理废墟,再到一队一户重建家园,梁熙在映秀度过了一个多月。他和队友们救出一个个生命,在满目疮痍的大地建出一栋栋新房。离开时,全镇百姓跟着车队一路送别,一边挥手,一边流泪。这个画面梁熙说他永远记得,守护人民幸福安康的信念就这样在内心深处扎根。
从军校毕业,梁熙进入武警湖南省总队长沙市支队,后因工作需要选调至湖南省公安消防总队湘西支队凤凰大队担任防火参谋。
2018年10月,消防部队面临集体转制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走还是留成为大家心中最大的困惑。梁熙是益阳人,家人定居在长沙,他可以选择转业到长沙与家人团聚。“但我已经脱下军装,让我再离开消防真是舍不得。”梁熙最终决定留下来。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多年来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各类急难险峻任务中,都有他冲锋在前的身影。他先后参与2014年凤凰“7·15”抗洪抢险、2015年凤凰“1·29”高速救援、2020年吉首“7·5”抗洪抢险、2020年吉首“12·29”高速救援等救援任务。梁熙说,无论身份怎么变,永远不变的是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向险而行:在急难险峻中书写担当
消防救援任务繁杂,火灾、抗洪、高速救援、电梯卡人……无论面对何种警情,梁熙总会带领指战员第一时间出动,快速、有效处置警情。
2014年7月15日夜,凤凰县遭遇特大暴雨袭击,沱江水位急剧上涨,古城告急。受灾范围广又情况不明,梁熙带领救援小组在大雨中逐户排查。
古城道路狭窄,无法使用橡皮艇,他们只能涉水前行,深水处便游泳。为防止被洪水冲走,梁熙和队员用安全绳紧紧绑在一起。
三天两夜,他们在齐腰深的水中,用背、抱等方式疏散转移了100多名被困群众。“当时根本没时间想累不累,只想尽快把大家救出来。”梁熙回忆道。
湘西山多林密,夏季高温天气容易引发山火。2022年夏天,吉首山火频发,一天内甚至接到几起警情。梁熙和队员时常刚处理完一起,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另一个山头灭火。
山火扑救不同于城市灭火,消防车只能开到山腰,他们就徒步铺设水带、中途设置水囊。山里没有食物,就啃面包充饥。为防止火星复燃,他们抱着消防水带睡在山上,3组人员轮班值守。
梁熙说:“有时候晚上看不清是什么地方就直接躺下,醒来才发现原来是片玉米地。”
作为消防员,全年24小时随时待命是常态。工作以来,梁熙只因外婆病重在家里过了一次年。
有次大年三十,梁熙刚准备午睡时,接到报警称吉首河溪镇一人在家醉酒被烧伤,由于道路整修,救护车无法进入,梁熙立即带领5名队员扛着担架出发。
当时下着大雨,山路泥泞不堪,梁熙回忆道,“泥巴又深又稀,回来时我们不断摔跤,脚陷进泥里得靠队友帮忙才能拔出来。好不容易一只脚出来了,另一只脚又陷进去了。”一路上,摔跤、拔腿、抽鞋一套动作循环往复,担架上的伤者却始终被稳稳护住。
最终,来时1小时的山路,出来足足走了3个小时。归队时,已是晚饭时间。
“很多人都说消防员是万能的,我还帮居民摘除过家里的马蜂窝。”梁熙笑着举例,手卡在便池的、头卡到栏杆的、家里进蛇的,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亦师亦友:训练场上的严师,生活中的家人
从中队指挥员,再到大队指挥员,梁熙的职责范围不断扩大,工作方式也愈加细致和谨慎。“现在不仅要指挥现场,还要掌控全局——信息调度、救援力量部署、与上级沟通、联动其他部门,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准把控。”
梁熙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常说,带出去多少人,就要带回来多少人。这不仅是对队员负责,更是对背后几十个家庭的承诺。”
火场如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有时现场烟雾弥漫,能见度仅有一掌之距,有时要负重几十公斤的灭火装备持续几天几夜救援,对消防员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以及救援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为让每个队员每次出警都平安归来,梁熙在工作中对他们近乎苛刻:从日常训练到纪律规范都一丝不苟。
“只有通过反复训练和多次实践,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梁熙语气坚定。
然而,工作中的“严格”并未影响生活中的“温情”。休息时梁熙与队员们打成一片,食堂里一起做饭,球场上挥汗如雨。
“在火场上,我们就是把命交给彼此的战友。受伤了,战友会把你拖出来;装备不够时,会互相提醒,甚至说‘先用我的’。在山上手机没电时,我们就坐在一起聊天,无论是躺在马路上还是睡在玉米地里,大家也还嘻嘻哈哈的。”梁熙说,他们早已是无话不说的好兄弟,是生死与共的家人。
“我很热爱消防员这份职业,能守护一方平安,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我也喜欢每天和队员一起生活、一起战斗的状态,这种日子过得特别充实。”梁熙坦言,有时回家待两天,面对只有两三人的清冷居室反而有些不习惯。
在梁熙的世界里,消防员不仅是份工作,它更成为了嵌进自己生命的生活方式。它是数十年如一日的24小时备勤,是标准军事化管理,是和队员同吃同住的集体生活,是一起出发,一起回家。大队、消防救援站不只是工作场所,它就是家。
【榜样力量】
湘西自治州消防救援支队高新区大队中级技术职务王欢:“我们的政治教导员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生活中关心战友、乐于助人。他工作以来参加大大小小2000多次救援行动,生动诠释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使命担当。”
湘西自治州消防救援支队高新区大队双河政府专职消防救援站副站长杨聪:“我们的政治教导员责任心强、业务精湛,善于统筹协调大队、消防救援站各项工作,既是工作中的优秀领导,也是生活中的贴心大哥。他始终关心队员的困难,耐心倾听并提供帮助与开导,同时尊重每个人的意见,营造了团结和谐的大队、消防救援站氛围。”
责编:李菁菁
一审:李孟河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