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阁创立到底多少年?——从一块贺牌引发的历史年代考辨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9 16:49:26

文|成惠林

北京市商务局向一得阁赠送“成立160周年”生日贺牌的消息,在她的故里湖南湘乡市的文史界激起了一阵涟漪。这个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公案。

一得阁,这个承载着中国文房四宝文化精髓的老字号,其真实“年龄”究竟几何?当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发现160年、135年、133年等多种说法并存,每一种都有其依据,却又相互矛盾。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更是一场关于历史真相的严肃考辨。

关于一得阁的创立年代,目前至少有三种主要说法相互角力。最为主流的是“1865年说”,即认为一得阁创立于清同治四年,今年正好160周年,这也正是北京市商务局贺牌所采用的年份。支持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一得阁访问小记》中的记载,见到该厂保存的一张“一得阁主人”亲笔书写的墨汁介绍和价目表上标有“乙丑”,即认为是同治四年(1865年)。

第二种是“1888年说”,依据是谢松岱在《南学制墨札记》中明确记载,他于光绪六年(1880年)入北京国子监读书后,观察到灯罩上的黑烟现象才触发研制墨汁的灵感,经过数年研制成功,并且其自题的“一得阁”匾首所署“戊子嘉平”,即光绪十四年(1888年)农历十二月。第三种则是“1895年说”,也是源自《一得阁访问小记》中提到的旧匾上“乙未”年款,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当我们深入考察创始人谢松岱的生平,发现这位传奇人物的生命轨迹为解开这个谜团提供了重要线索。

谢松岱的籍贯是清湖南省湘乡县十五都(今湘乡市月山镇洪海村)。生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卒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享年仅50岁。据《谢氏大宗谱》记载,他族名征炽,别号袥生,是一位典型的由传统士人转型为实业家的代表人物。

谢崧岱于光绪六年(1880年)秋入北京国子监读书的经历尤为重要,因为正是在此期间,他偶然观察到了灯盏上的黑烟现象,萌生了研制墨汁的想法。

根据其自序,自1880进国子监后产生创意,经过数年研制,到1888年创立一得阁,这一时间线显得较为合理,毕竟从创意到产品落地,需要有一个反复研创的过程。若按1865年创立说,当时谢松岱还未进入国子监读书,与其自述的发明过程明显矛盾。

匾额与价目表等实物证据同样提供了重要线索。《一得阁访问小记》中提到的“乙未”“乙丑”等年代信息颇为混乱,但最值得注意的是谢松岱自题的“一得阁”匾首所署“戊子嘉平”,即光绪十四年(1888年)农历十二月。这一原始物证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因为它是创始人亲笔所题,直接反映了一得阁的创立时间,同时也与他随后撰写《南学制墨札记》的时间相印证。同时,“嘉平”是农历十二月的别称。查万年历,该月正好是乙丑月。那价目表上的“乙丑”有没有可能指的就是“戊子嘉平”中的月份。而“乙未”年款的匾额可能是后来重制的商业用匾。

历史研究讲究“孤证不立”,我们需要将各种证据相互印证。

谢松岱的自、生平年表与原始匾额三者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共同指向光绪十四年(1888这一时间点,即墨汁正式定型,他决定推向社会,并对外公开全部工艺之际。1865年说仅只依据仅只有介绍和价目表上“乙丑”二字;1895年说则可能是将店铺扩张或重装的时间误认为创立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就当时来说,一个创意的萌生到产品的成熟再到商业实体的建立,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的过程。

一得阁“年龄”之谜,反映了中国老字号历史研究中的普遍问题:文献记载零散、实物证据不足、口述历史失真。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我们采取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将文献考据、实物考证与历史语境分析相结合。具体到一得阁的案例,我们应当优先采信创始人第一手资料,即谢松岱本人的记载与亲笔题写的原始物证,而非后世可能产生误差的转述或回忆。

经过这番考辨,我们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说:一得阁最可能的创立时间是1889年元月(或农历光绪十四年十二月),迄今应为136周年,而非160周年。

历史年代的考辨绝非咬文嚼字,而是对文化记忆的负责态度,也是对历史人物最基本的尊重。一得阁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真实性直接关系到中国文化传承的严谨性。北京市商务局的贺牌虽然出于好意,但可能沿袭了长期存在的误传。建议相关部门组织专业力量进行深入考证,必要时修正这一年代错误,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毕竟,真正的尊重不在于数字的大小,而在于对历史真相的诚实面对。正如,谢松岱所曰:“然于实事求是,讲求利用之,君子或亦未尝无小助焉!”


责编:胡雪怡

一审:胡雪怡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