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9 10:40:04
通讯员 满晓平 卢静 夏琅
4月28日,麻阳苗族自治县大桥江乡大桥江村,清风徐徐,绿意盎然。一大早,64岁的保洁员滕保菊就来到院落里,清运每一户人家的垃圾。
“以前这里是垃圾场,臭气熏天。”滕保菊说,“村里推行‘农村物业’管理制度后,我的工资涨了,干劲更足了,大家的环保意识也提升了,环境大变样。”
农村也有物业?村民要交物业费?这是怎么一回事?
“脏乱差”村试行收取农村物业管理费
2021年以前,大桥江村是当地出了名的“脏乱差”村,人居环境在全县排名“吊车尾”。
如何彻底改变村庄面貌?2021年6月初,村支书龙绪军召集村里党员、群众代表开会商讨。
“每次搞卫生都是村干部、党员上,还是要发动群众”“可以发挥公益性岗位保洁员的作用”“不给工资,谁愿意干?”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了很多想法。”龙绪军回忆,有人建议,仿效城市小区收取物业费,以户为单位每年收50元物业费,给保洁员“涨工资”。
这个提议得到不少与会代表认可,看似有理,但到底能否行得通?会后,村干部一户户上门征求意见。
“交了钱就给村民一个垃圾桶,告诉他们以后垃圾不要乱堆,就扔在垃圾桶里,保洁员会统一清运。”龙绪军说,50元不算多,有人当场就交了,但也有人不愿交。
“自己家的卫生自己搞,咋还要交钱?”7组的张白妹就是反对者之一,在她看来,农村又没物业,凭啥交物业费。还有人觉得,公益保洁员上级政府肯定拨了工资,用不着村民出钱。
最终,按照自愿原则,304户交了,共收到15200元。
慢慢地,物业费的作用逐渐显现:保洁员多了收入,积极性更高,还会督促村民保持庭院的干净整洁;村民更加爱护环境卫生,村里垃圾难见踪影,村庄面貌有了改观。
物业管理日益规范,村庄颜值逐渐提升
2021年底,大桥江村村务公示栏多了一则“农村物业费公示”,一栏是交纳费用的农户姓名,另一栏是物业费开支,如用于支付保洁员工资、购买扫把等等。
有村民提议:“书记,物业费的开支要写得更详细,这样我们心里才踏实。”
龙绪军记在心里,在之后的公示中,把每一项开支的支付时间、地点、金额和支付人都列得清清楚楚,还保留了票据。
之后,大桥江村还以院落为单位成立物业理事会并制定了管理制度。理事会成员包括村组组长、监督员、保洁员等。组长负责账目的管理和公示;监督员负责物业费的收取和日常环境卫生的检查;保洁员负责院落卫生清扫、垃圾清运,监督员和保洁员均由村民推举而来。每年按照农村户50元、集镇门面户140元、集镇无门面户100元的标准收取物业费,收取费用90%用于支付保洁员工资和卫生用具开销,10%作为保洁员年终考核绩效奖。
制度化后,管理责任到人、费用公开透明,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交纳物业费。
2022年,大桥江村95%的村户交纳物业费,共计32000元;2023年和2024年,所有村户均交纳物业费,收取费用均超过35000元。
2023年,大桥江村被评为怀化市级和美村庄,院落颜值提升,群众验收满意。
全乡5个村推行“农村物业”,成立36个物业理事会
最初不愿交物业费的张白妹,现在不仅主动交物业费,还天天往工地跑,义务投工投劳:“等护墙修好,村子又会焕然一新。”
大桥江乡政府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陆宏泽介绍,“农村物业”的做法在大桥江乡传开,其他村纷纷效仿。目前,大桥江乡6个行政村有5个村推行“农村物业”,全乡共成立了36个物业理事会。
“农村物业”推行以来,村民有了“业主”意识,开始主动关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自筹资金、义务劳动,参与村庄治理和建设的积极性越发高涨。
2022年6月,大桥江村千丘田院落物业理事会提出修缮古井,18名村民出工出劳,耗时近100天,节省约2.8万元劳务费。
2024年3月,西冲湾村开始和美乡村建设,村里平均年龄73岁的几名木匠主动投工修建长廊,村民们利用易拉罐、啤酒瓶、轮胎等闲置品,打造了风情瓦片村规等微景观20余处。
“就地取材、废物利用,这些都是村民集思广益想出来的法子。”西冲湾村支书聂方俊感慨,以前如果需要拓宽村道、修缮水渠,发动村民要花大力气做思想工作,但现在村里开工需要人手时“一呼百应”。
3年来,大桥江乡村民义务投工投劳2万余人次,改善公共设施如拓宽道路、硬化地面、修缮古井、修建堡坎等约200项,投入资金160万元建成近620万元的工程量。
责编:赵倩倩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