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9 08:24:09
文|王琼华
吉狄马加抬起头,久久凝望着一块悬在粗犷横梁上、颇见厚重的匾额。他的脸庞,保存着祖先所给予的质朴和憨厚。
这时,我正陪着吉狄马加游览汝城朱氏总祠。他得知匾额上“世界一家”是朱德题写的,便带着浓浓的兴趣询问这块匾额的背景。
1927年11月的下旬,朱德带领南昌起义的部队转移到了汝城,驻扎津江。津江,一个朱姓大村子,很巧合还与朱德同姓同族。半个月后,村民们得知朱德第二天就要离开津江村时,便想请朱德写一块“朱氏一家”匾额作为纪念。朱德却语重心长地说:“全世界劳苦大众都是一家。”接着,便潇洒地题写了“世界一家”四个大字。村民连夜打制匾额,天亮时悬挂于祠堂。
“这四个字,仿佛就是一盏革命的明灯,闪耀着万丈光芒。”吉狄马加感慨。
这是去年夏季的事了。吉狄马加来到汝城,用了整整四天的时间探访这座千年古县。一路上,我有幸做了一个“业余讲解员”。
吉狄马加看到朱氏总祠门楼巍峨宏伟,设计风格中西合璧,说:“从这座祠堂中,就可以知道汝城那胸怀与精神,他们开明、包容,又很浪漫。这也让我更理解了‘汝城’这县名的内涵。”
我们来到了范家的绣衣坊前。
面对绣衣坊,吉狄马加一边欣赏,一边说:“白石结构很精致,造型也如此,有主楼,有次楼,还有边楼,三门四柱,每楼檐下又有斗拱,中门门楣上方横额内自右至左阴刻双勾‘绣衣坊’三个正楷大字。”
得知这是一座专门为旌表监察官员而建的石坊,也是湖南古代牌坊中年代最早的石牌坊时,吉狄马加摸摸石坊,特意跟我问了“绣衣坊”的背景。我讲述了出生在范家的明朝进士范辂的故事。当年的监察御史范辂在弹劾与阻止宁王朱宸濠和宦官勾结谋反中,作出了巨大努力与牺牲,才得此殊荣。
他说:“得一座石坊不易呵,不知道要用多少付出与韧劲。这座石坊体现了汝城人的品行和意志。”
在汝城,最具古意的是濂溪书院。
“没想到,汝城濂溪书院竟是这么地道!”吉狄马加走进仿宋四合院的濂溪书院时,眼前一亮。整座书院天然古拙,巍然独秀。大门门楣高悬“濂溪书院”四字匾额。大门和檐柱各有楹联一副,“学衍道源,德化苍生”“濂溪水汇天下水,道学心达圣人心”。吉狄马加径直登上观景台。
我说:“这座濂溪书院,是国内目前仅存的一座古建濂溪书院。”
吉狄马加点点头。在每间屋子里,他都会驻足,细细品赏。他侧头跟我说:“有此书院,汝城这座千年古县的底蕴就丰厚多了。”
吉狄马加又说:“汝城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好好写,让天下人都知道汝城怎么能称‘千年古县’。而且,你能出生在这一方山水间,是你的幸运。我一直在说,如果没有大凉山和我的民族,就不会有我这个诗人。”
我当然明白,从彝山走出来的吉狄马加,始终眷恋着养育他的土地和父老乡亲,不管足履远涉何方,他的情他的爱,永远在彝山流淌、回荡。
于是,我也坚信了一点,将工作室开在生我养我的土地上,是最正确的决定。
接着,吉狄马加让我找来纸笔,欣然挥笔题写了“王琼华创作工作室”一行大字,落款后,又盖上了自己的印章。他特意解释:“我为什么不写‘文学创作室’,因为从你微信中,我发现你还在画画,画得不错,所以写了‘创作工作室’,这样既可文学创作,又可美术创作。”
他又告诉我,精心筹备一段时间的“简约去繁,拙朴归一”吉狄马加诗歌书法绘画展下周就在上海朵云艺术馆举行。
我蓦然悟到,“简约去繁,拙朴归一”不就是汝城这座千年古县最鲜明、也最有韵味的特点吗?
(王琼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郴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吉狄马加,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
责编:胡雪怡
一审:周月桂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