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8 15:26:1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李雯雯
走进湘潭大学商学院大楼,镌刻着“消费经济学发源地”的荣誉墙与智能数据大屏构成奇妙对话,前者记录着1979年尹世杰教授开创学科的荣光,后者实时跳动着现代商业的消费热力图,厚重的学术传承与前沿的创新实践在此交融。

商学院构建“三维一体”育人体系,以商业伦理教育筑牢价值根基、“经济+”跨学科融合打破能力边界、教学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培育既能驾驭AI算法,又能洞察人性需求的未来商业人才。
商业伦理教育筑牢价值根基
湘大人,立足于红色沃土,扎根精神融入骨髓。“经邦济世,强国富民”是商学院的院训。“我们所致力培养的不仅是具备专业经管知识与技能的人才,更是心怀家国天下、勇担社会责任、推动时代变革的卓越群体。”这一理念已深深植根于商学院育人体系,内化为学子的精神基因。

商学院通过一系列特色课程,将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专业教学。例如,在《发展经济学》课程中,教师结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政策,通过三一集团“德国研发-印度制造”案例,剖析全球化背景下资源配置的伦理边界;在《创新创业》课程中,爱尔眼科的ESG实践被作为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商业向善的价值逻辑。
校友反哺是商学院商业伦理教育的重要延伸。“这些年每当面临重大决策,母校教导的‘经邦济世,强国富民’八个字就会浮现在脑海。”“集世迈大讲堂”首场报告会上,95级校友李莎萍(杭州集世迈新能源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用她的创业故事为学弟学妹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商业伦理课,当我们把‘利他’写入企业基因,机会之门自然敞开。

2023年,李莎萍捐赠1000万元设立“集世迈教育发展基金”、设置“商学院集世迈大讲堂”,为商学院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这笔捐赠不仅是资金支持,更希望搭建一个持续生长的价值平台。” 李莎萍希望学弟学妹们要练就商业硬实力,更要培养责任软实力。
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乐亿通创新基金”、“尹世杰消费经济学科建设基金”、“梦之旅起航创新基金”等校友企业通过设立奖助学金、参与人才培养等方式,形成“人才培养-校友赋能-教育升级”的良性循环。这种精神传承,让商业伦理教育超越了课堂,在代际传承中沉淀为可感可知的精神基因,成为一代代学子的行动指南。

依托建院30周年、本科招生46周年积淀的校友网络,商学院设立“韶峰经管学术论坛”“集世迈大讲堂”,邀请国际国内知名院所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让前沿理论与企业实战在象牙塔内碰撞交融,构筑起“学术-产业-人才”三位一体的开放生态。这种独特的培养体系,正锻造出既具本土情怀又有国际视野,既懂商业逻辑又守人文价值的“新商科"人才,让商学教育真正成为赋能社会发展的价值引擎。
“经济+”跨学科融合打破能力边界
学院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第一类特色专业经济学的深厚积淀,精心打造多维跨学科融合课程群:
在经济学韶峰班实施“经济+数学”双学位制,与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共建共享统计学博士点,鼓励学习团队融合消费行为分析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智能商业决策模型。
打造“经济+”课程矩阵,“经济+人工智能”开设元宇宙与数字文旅等微专业课程,探索智能经济前沿,通过机器学习预测消费趋势,锤炼学生设计智能化商业解决方案的实战技能。
“经济+管理”开设管理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课程,从知识架构、知识应用、知识创新多方面融合教学过程。
“经济+法学”开设经济法、信用管理等课程,解析数字经济时代的法律新命题,培养学生在金融创新、跨境电商等领域规避风险的创新思维。

今年4月,商学院2021级会计学专业龙凯斩获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一等奖(全国第八名),这一成绩不仅展现了其扎实的数学功底,更凸显了商科思维与数学建模的深度融合,也展现了学院“经济+”跨学科融合培养模式的成效,是“经济+”特色课程矩阵的生动范例。

随着“新文科”建设持续深化,商学院正以学科竞赛为支点,持续完善“经济+”培养模式的创新活力。近3年来,学院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10余项,省级立项50余项;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项赛事上获得省级以上奖励600余项;近100项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学校双创孵化基地,落地孵化创业型项目20项。其中,2023年,以商学院学生为主导的团队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奖励3项,各类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奖励293项。
教学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长沙五一广场国金街人潮涌动,一支特殊的调研队伍穿梭于文和友复古市井的霓虹招牌与茶颜悦色清新雅致的国风门店之间,成为商圈中一道亮丽的学术风景线——这是我校商学院“中国青年消费力&Z世代消费行为”师生调研团队正在开展沉浸式企业调研。

调研过程中,学生们手持移动数据采集终端,实时记录客流量、产品动线等30余项运营指标,与店长、运营主管的深度访谈,积累了大量鲜活的一线案例。由商学院师生主导完成的《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建设项目》调研,调研成果获湖南省商务厅采纳推广,调研报告为国家新消费品牌创新城市建设出谋划策。

我校是中国消费经济学研究发源地。1979年开始,学科带头人尹世杰教授带领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者开展对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的研究,研究成果获首届孙冶方经济学奖。1985年成立湘潭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研究院秉持“推动中国消费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彰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责任担当”理念,形成了“理论研究-政策咨询-社会实践”的特色发展模式。

2024年4月,商学院与长沙新消费研究院联合成立“新消费经济研究中心”,聚焦网红经济、智慧零售、文旅消费等湖南特色产业,在数据采集与挖掘、科研与产学研合作、产业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与传统课堂调研不同,商学院将商业现场变成移动课堂。在文和友,调研团队运用消费心理学理论解析怀旧经济密码;在茶颜悦色,他们结合供应链管理课程梳理新中式茶饮的爆红逻辑;在黑色经典臭豆腐店前,数字经济模块的知识正被用来解构传统小吃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真正的知识不应停留于纸面推演,而要在市场浪潮中淬炼真金。” 湘潭大学消费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娜教授说,将思考主动转化为改变现实的行动力,方能在商业文明进程中书写属于青年学子的创新答卷。

“真题真做”使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动态对接,实现同频共振,构建完善“政产学研”生态圈。商学院现有9个本科专业,其中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1个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经济学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是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秉持“景区即教室、项目即教材”的育人理念,构建了“认知-实训-实战”三维贯通的新型旅游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沉浸式景区服务实践、政府横向课题对接、红色文旅项目运营等创新举措,如与雨湖区政府合作开展“文旅资源规划调研”,组织学生深度参与韶山、张家界等4A/5A级景区管理运营,服务“我的韶山行”研学,打通了从课堂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

基于在消费经济研究领域40多年的深厚积淀,商学院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社会服务成果。近年来,学院进一步聚焦消费经济,提炼研究特色,抢抓时代机遇,消费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消费经济研究特色进一步突出,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当商业文明进入数智时代,新商科教育更需打通学习力、创新力、实践力的价值链条。”商学院院长韩雷说。未来,商学院将继续聚焦“消费经济”“数字金融”“绿色商业”等前沿领域,深化学研产融合,培育兼具家国情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商科人才。
责编:胡孟婷
一审:胡孟婷
二审:蒋睿
三审:颜石敦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