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5-04-28 15:00:47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尹智慧
“妈妈你看!我用《昆虫记》里学到的知识,发现了蚂蚁搬家的秘密!”二年级学生刘思语举着观察记录本,兴奋地向家长展示。这一幕发生在益阳市人民路小学的“阅读成果分享日”,也是学校深耕阅读教育的生动缩影。在这里,阅读不是简单的文字浏览,而是融入日常的成长养分;不是孤立的课堂任务,而是家校共育的生命实践。校长郭超道出学校的教育理念:“我们要让每一本书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星光,照亮他们探索世界的旅程。”
基于这样的教育初心,人民路小学构建起覆盖课堂、活动、假期、家庭的全维度阅读体系。从每周精心设计的阅读课程,到每月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从寒暑假不间断的阅读计划,到家校协同的阅读生态,学校用扎实的行动,将“书香校园”的愿景化作可触可感的现实。数据显示,通过系统化阅读教育,学生人均年阅读量从3本提升至15本,85%的家庭建立了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阅读真正成为滋养师生心灵的文化沃土。
系统课程,筑牢阅读根基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写道:"你读得越多,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就会越聪明。"在益阳市人民路小学,这句教育箴言正化作生动的教学实践。清晨的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在孩子们专注阅读的脸庞上,这样温暖而美好的画面,每天都在上演。校长郭超在教师会议上表示:"阅读是教育的基石,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以课程为载体,构建科学的阅读教育体系。"
学校构建了"基础课程+拓展活动"的阅读课程体系。每周固定的阅读课上,教师们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六年级3班的陈浩然总是迫不及待地询问:"老师,今天的阅读课我们要读什么书呀?"在张召凤老师的《西游记》阅读课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唐僧为何念紧箍咒"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们的热烈讨论。陈浩然认为"唐僧肉眼凡胎被迷惑",王小雨则指出"唐僧害怕违背佛门教义"……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不断碰撞。张召凤老师适时引导:"经典名著的魅力就在于其开放性,能启发我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更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
除了常规的阅读课,学校还将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每周四的班级好书分享,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二年级的刘思语绘声绘色地讲述《猜猜我有多爱你》,五年级的张雨桐则分享了自己阅读《青铜葵花》的感悟:“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也懂得了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这些分享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更让他们在交流中拓宽了阅读视野,加深了对书籍的理解。正如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所述,通过同伴间的互动交流,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同学们,欢迎收听今天的‘书香小憩’广播!”每周五中午,校园广播准时响起。六年级(1)班的学生们身着汉服,化身“小主播”,用饱含深情的声音诵读着《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激昂的诵读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教室里收听广播的学生也跟着齐声诵读。德育副校长申平眼中满是欣慰:“这样的诵读活动,让经典不再是课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化作了孩子们心中澎湃的力量,爱国情怀由此拔节生长。”
主题活动,点燃阅读热情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这句名言,恰如其分地诠释了益阳市人民路小学的阅读活动月。当四月的春风吹进校园,阅读活动月拉开帷幕。“同学们,让我们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季节里,与书籍来一场浪漫的约会!”在阅读活动月的启动仪式上,教学副校长鲍柳军热情洋溢的讲话,点燃了全校师生的阅读热情。
活动月中最令人期待的,当属古典美德故事比赛。比赛现场,小选手们身着传统服饰,用稚嫩的表演诠释着古老的智慧。二年级的刘思语扮演的"小孔融",奶声奶气地说:"哥哥年纪比我大,应该吃大梨;弟弟年纪比我小,也应该吃大梨!"生动的表演赢得满堂喝彩。评委龚娟老师感慨:"这种浸润式教育,比单纯的说教更能触动孩子的心灵,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这正符合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将阅读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传承文化。
而跳蚤书市则是另一番热闹的景象。跳蚤书市将阅读与实践完美融合。操场上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让整个校园变成了充满书香的"集市"。四年级的姜忆馨一边推销书籍,一边分享阅读感受:"这本《夏洛的网》特别感人,我看完哭了好几次!"这样的活动不仅促进了书籍的流动,更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理财意识。正如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所倡导的,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深化阅读体验。
班级阅读展板评比,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匠心独运,从主题选定,版面设计,绘画插图,格式布局,都是班级学生分工合作完成,让评委老师不得不折服孩子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假期延伸,持续阅读成长
"教育是为美好生活作准备。"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这句话,指引着人民路小学将阅读教育延伸到假期。教科室主任李轶表示:"阅读不能只停留在校园里,更要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学校为寒暑假精心设计了阅读计划,依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分年级制定阅读书目,既有童趣盎然的绘本,也有蕴含哲理的经典名著。
五年级的张雨桐制定了详细的暑假阅读计划:"每天早上阅读《朱自清散文集》,晚上和爸爸妈妈共读《傅雷家书》。"她的妈妈李女士分享道:"阅读让孩子告别了电子产品,也让我们的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开学后的阅读成果展示,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手抄报上绚丽的《海底两万里》插画,阅读展板上深刻的《老人与海》感悟,都在诉说着阅读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家校共育,汇聚阅读合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益阳市人民路小学深谙此道,积极构建家校共育的阅读生态。校长郭超在家校联席会上谈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家校携手,才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校定期举办家长阅读沙龙,邀请教育专家分享亲子阅读方法。一年级的赵先生参加完沙龙后感慨:"我学会了如何与孩子共读,原来阅读可以这么有趣!"学校开展的"书香家庭"评选活动,树立了优秀榜样。三年级王浩的家中,客厅变成了书香四溢的阅读角,家庭阅读记录本记录着一家人的成长足迹。王浩的妈妈说:"每天的亲子共读时光,是我们最珍贵的家庭记忆。"
家长们纷纷反馈阅读带来的积极变化:"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开朗了""写作水平明显提高"。这些反馈印证了阅读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阅读教育正是这样一种潜移默化的滋养,在日积月累中塑造着孩子的品格与智慧。
从课堂到生活,从校园到家庭,益阳市人民路小学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持续的假期延伸和紧密的家校合作,构建起全方位的阅读教育生态。在这里,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塑造品格、启迪智慧的重要方式。正如郭超校长所说:"我们希望通过阅读,为孩子们打开认识世界的窗户,播下终身学习的种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书香的浸润中,成长为有理想、有文化、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陈暑艳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