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星区:赏花经济,“颜值”变产值|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8 08:32:52

娄星区以“花”为媒,激活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动力——

赏花经济,“颜值”变产值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梅花 曾玉玺 通讯员 曾伟业

最是一年春好处。时下,走进娄底市娄星区,石马公园杜鹃花开正艳,杉山镇绣球花五彩缤纷……满城花开,催生“赏花热”。

围绕花资源,娄星区探索“赏花+节会”“赏花+饮食”“赏花+产业”等多元发展模式,推动单一赏花经济向复合产业升级,以花为媒,激活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动力。

“花景”引流,焕活文旅业态

4月25日,娄星区第四届绣球花展在杉山镇田坪村启动。赏花、喝花茶、做手工、买特产,游客来到这里,享受春日美好时光。

在该村凤凰山庄的绣球花园,无尽夏、花手鞠、佳澄等20多个品种的绣球花连绵盛开。来自娄底城区的胡婷和姐妹们,来回“比划”选角度,期待拍一张“最美春天照”。“赏花踏青,身心舒缓。手工皂、窑烤面包等特产,还激发了我的消费欲。”胡婷说。

紧邻花园的茶棚,古色古香。游客一入座,一杯由新鲜玫瑰泡制的花茶便奉上,这是凤凰山庄负责人周志红的待客之道。“想让游客体验到慢生活。”周志红说,得益于这一场景的打造,今年已接待游客10万人次,是往年游客量的3倍。花展当天更是游人如织,带来餐饮、民宿、特产销售等综合收入上万元。

娄星区推出“全城春夏赏花线路图”,从3月的油菜花、桃花,到4月的绣球花、杜鹃花,一直延续到7月的荷花,覆盖城区公园、乡村沃野。同时,引导杉山镇荷花园、水洞底镇油菜花基地、万宝镇桃花基地等,打造一批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点,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研学实践、生态烧烤等多元化业态。

“花事”振兴,盘活集体经济

赏花经济始于花,但绝不仅限于花。

走进花溪村玫瑰种植基地,盛开的玫瑰花海随风摇曳。这里还配套农家乐、丛林探险营地、研学基地等,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花溪村曾属采煤矿区,煤矿倒闭后,留下生态“伤疤”,村经济凋敝。为了改变困境,花溪村抓住娄星区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城郊旅游的机遇,实施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集中盘活荒山荒地、闲置空房等集体资源,分片区种上玫瑰、杜鹃、桃树等花卉苗木,打造以花文化体验、传统非遗体验、农耕文化体验为主的农俗文化产业园。

“不单是观赏价值,玫瑰花还能制作成花茶、鲜花饼等高附加值产品,并带动餐饮、研学等产业。”花溪村党支部书记谭颖杰介绍,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花溪谷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创收7万元。

在万宝镇大树村,60余亩芍药花期接近尾声,村民邓月华正在修剪残花。她说:“脱贫后一直在基地工作,每月收入有2400元。”

大树村党支部书记曾子教告诉记者,全村约三分之二的面积为山地丘陵,发展村集体经济必须“开动脑筋”。去年,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盘活闲置荒山种下芍药花,鲜花盛开时游客如织。为了发展赏花经济,村里还积极争取资金,修建约2公里游步道。

“芍药是个宝,花能‘引流’,根还可药用,称为‘白芍’。”曾子教说,依托芍药花、桑葚等产业,每年光劳务收入一项,便可帮助村民增收20余万元。

(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4月28日09版)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