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驱动创新 服务赋能发展——湘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十年发展综述@湖南日报版面头条

莫成 张入化   湖南日报   2025-04-28 07:34:46

文/莫成 张入化

4月以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举办多场交易主体沉浸式体验活动,让中介代理机构、项目业主、监督、意向竞买人等为该中心即将上线基于DeepSeek_V3大模型的人工智能客服“易小二”提出意见建议。

“在全面推进‘机器管招投标’、席位制评标等改革进程中,我们不断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政策咨询、业务指导、流程指引等专业化智能服务。”湘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董佳瑛介绍,此举旨在深入践行“资源姓公 交易为民”理念,切实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效能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2015年4月28日,湘西州政府办印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标志着湘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成立。十年来,该中心应改革而生,与创新同频,矢志铸造统一规范、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的交易平台,先后获评省文明单位、省文明窗口单位、州直党建示范点、州平安单位、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州级清廉机关建设示范点等,累计完成交易项目12622个,交易总金额突破2110.89亿元,溢价和节约资金超96.45亿元,为湘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州交易中心大楼(本文图片均由湘西州公共交易中心提供)

革新

从“分散无序”到“统一规范”

2015年底前,湘西州公共资源交易主要在州县市各行业分散设立的交易场所进行,分散无序的市场既不利于监管,也不利于营造统一高效的交易环境。

为了改变公共资源交易碎片化问题,促进阳光交易,提高行政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2011年起,湘西州着手筹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015年组建机构,开展人员集中公开选调,加快了制度、软硬件设施建设,同时要求全州所有公共资源统一进入平台交易,探索社会资源进平台交易。

成立仅一年,2016年,湘西州各类项目交易数额较上年增长一倍以上,基本实现“全州合一、应进必进”目标,受到各级领导点赞和媒体推介。常德、湘潭、江西萍乡、黑龙江齐齐哈尔等30余批300余人次先后前来考察学习。

2019年,该中心引进排污权交易系统,与全州医药采购系统实现对接。2020年,湘西州政府采购限额以下机关事业单位采购项目全部进入电子卖场采购。2021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政府集中采购全流程电子化。

“全州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医疗器械采购、排污权、特许经营权项目等公共资源进场交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明显。”董佳瑛说。

公共资源交易数字见证

为打造阳光透明的交易环境,湘西州不断完善制度、优化系统,自主开发“阳雀”大数据监测分析系统,确保交易的公平公正,荣获“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科技创新成果奖”。

2021年该系统运行以来,共发现71个项目存在疑似围标串标行为,现场协同处理44个项目,当场取消56家涉事企业投标资格,问题线索全部移交。其做法上镜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

转型

从“线下跑腿”到“数智交易”

2025年2月10日,古丈县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该中心顺利开标,成为湖南省首批使用“机器管招投标”系统完成开评标的项目。作为全省第一个“机器管招投标”农业农村项目,该项目投标人数是以往同类项目的3倍,交易时间减少75%。

机器管招投标

“作为代理机构,机器管招投标让整个过程更高效,既大幅缩短评审时间,又降低代理机构的代理成本。”湖南中帆项目管理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陈亦寒表示。

“‘机器管招投标’,实现过程闭环管理,屏蔽外部干扰,从制度上确保‘打不了招呼,打了招呼也没用’。”湘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谭一鸣介绍。

近年来,该中心以“去人工化、去人为化、去权力化”为理念,推行“六个不见面”,实现交易流程电子化,现场管理数字化,场地管控智能化,全力打造优质高效、规范公平、阳光透明的交易环境。

不见面开标室

3月26日,凤凰县一国有门面招租项目,在该中心历经8小时、226轮线上竞价,较起始价增值40.16%,国有资产增值效益显著,同时创下湖南省国有资产资源交易平台上线以来竞价轮次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双项纪录。

“以前要跑现场,还要打印标书,负担很大。现在坐在家里就可以完成投标、签合同,不仅便捷,还节省了时间和成本。”一名参与投标的企业负责人说。

提升

从“被动受理”到“主动赋能”

4月初,该中心聚焦破除“发展环境不优”的问题,扎实开展“身在湘西、办事顺利”机关服务活动,在企业、群众办事流程上做“减法”,对全州国有资产网上交易流程进行优化,切实提升服务效能,降低交易成本。  

资产转让底价低于100万元以下的项目,公告披露时间由原1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未竞得人保证金退回办理时限由原5个工作日提速至2个工作日。推出“线上答疑”“一键委托”“自动发布延期公告”等服务,交易业务办理效率整体提升60%。

大数据阳雀平台

走进该中心,公共服务、开标、评标、监督和大数据监测等功能区各具特色,电子评标室、不见面开标室、专家自助抽取室等配置齐全,各类办事指引和便民服务温馨醒目。

“成立10年来,我们不断强化软硬件建设,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创建一流交易平台,给公共资源交易参与各方提供更好服务。”湘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张远斌介绍。中心现有干部52人,平均年龄35岁,研究生学历占比30%。

入场项目全流程电子化率100%,每年降低交易成本近亿元;保函费率由8‰下降至5‰,为企业释放流动资金8亿元以上;推行交易保证金有效期满自动退,实现保证金零沉淀;搭建“中标贷”平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交易业务“掌上办”,交易服务“码”上评……系列举措不断降本增效,成为助企腾飞的强劲推手。

码上评

“我们将以中心成立十周年为契机,不断深化改革,提升服务质效,矢志做好奋进交易人、模范交易人、清廉交易人、暖心交易人,为湘西州高质量发展贡献交易力量。”董佳瑛说。

十年大事件

2015年4月28日,湘西州政府办印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标志着湘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成立。

2016年1月4日,湘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启动运行。全州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医疗器械采购等5大类公共资源交易职能全部整合进入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平台全州合一”。7月15日,全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现场会在湘西州召开,向全省推广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湘西经验”。

2017年4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率全国政协调研组到湘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调研,对湘西州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给予肯定。

2018年10月,湘西州首例远程异地评标项目顺利完成异地评标,成功开启湘西州跨区域、跨平台远程异地电子评标新模式。

2019年,创新制定“12345”精细化管理制度。建设手机APP,实现交易“掌上办”。

2020年,湘西州工程类、政府采购类(招标)、资源类、国有资产类、环境权类特许经营权类等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实现从项目入场到合同备案全线上操作,全面实现交易全流程电子化。

2021年,在全省率先成立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科,自主研发“阳雀”大数据监测预警系统并上线运行。湘西自治州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入选湖南省基层改革100例。

2022年,开展场地清肃行动,推行“三去三化”和“六个不见面”现场管理模式,实现数字见证、数智场控。

2023年,牵头主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满意度评价规范》湖南省地方标准,并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2024年,在全省率先推行“席位制”分散评标,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合同在线签订,实行代理机构“招信码”管理。

2025年2月10日,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单位,完成全省首个“机器管招投标”农业农村项目开评标。

原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4月28日10版

责编:瞿文君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