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城更美!湘江新区行政执法局下足绣花功@湖南日报

王 茜 陈志柏   湖南日报   2025-04-28 07:01:59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4月28日08版

湘江潮涌“城”更美

——湖南湘江新区行政执法局创新治理绘就城市新图景

● 王 茜 陈志柏

4月11日上午,湖南湘江新区行政执法局牵头组织“周末大扫除”行动对全区市容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清洁,各街镇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工作人员、物业、经营户、群众志愿者等6000余人参与大扫除,机扫车、水车、人车组合400余台次,清运垃圾1700余吨。从楼道到背街小巷,从绿化带到卫生死角,处处可见忙碌的身影,此次行动为居民创造了整洁宜居的生活环境,生动诠释了新区行政执法局城市治理的理念与实践。

作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不仅是长沙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更是城市治理创新的先行者。湖南湘江新区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岳麓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陶湘闽表示,自2022年8月成立以来,湘江新区行政执法局以“走在前、做示范”的责任担当,构建起“两位一体、三级网格”的国家级新区城市管理体系,全力打造享誉国际的湖南名片、国内一流的执法生态、人民满意的铁军队伍,积极探索具有新区特色的治理路径,在全域市容环境整治、建筑垃圾资源化改革、柔性文明严格执法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湘江新区美景。

全域市容环境整治,精雕细琢绣新颜

干净是城市的底色,精美是城市的名片,需要管理者的情怀和执行者的奉献,靠的是精细的管理。新区行政执法局从细微处着手,以“绣花功夫”推进全域市容环境整治,精雕细琢城市容颜,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2月22日上午,湖南湘江新区城管城建工作会议召开。

新区高度重视市容环境整治,持续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2月22日上午,湖南湘江新区城管城建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印发了《湖南湘江新区城市管理“找问题 抓整改”机制工作方案》,按照“问题动态销号、效果常态保持、源头综合治理、品质不断提升”的总体思路,突出重点敏感区域、重要管理类别、重要职责边界“三个责任清单”,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

环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面子工程”。3月24日,湘江新区行政执法局组织召开“净桶在行动,环境更出众”垃圾桶清洁专项行动部署会,明确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就是一种态度,把“时时洁净、处处洁净”作为一种常态,要持续性推动工作落细落实落到位;要集中力量,步步为营,持续攻坚新区环卫保洁盲区消除,力求一年更比一年好。

为进一步提升湘江新区环境卫生面貌,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新区专门出台开展“周末大扫除”活动实施方案,选定每周五进行全民大扫除。

3月28日,新区行政执法局全体班子成员、处室长下沉基层一线,与街镇社区村党员干部、维护作业单位及广大市民志愿者一道,全面清理新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农安小区、城乡接合部的环境卫生。

“周末大扫除”行动中的一个镜头。

“周末大扫除”行动共发动人员1.2万余人,出动洒水车、清洗车、清运车等设备388台,清运垃圾、杂草枯枝173车,流动摊贩、店外经营193起,清理“牛皮癣”908处,清除陈年垃圾3处,清理大件垃圾堆物340处,垃圾桶清洁351个,市容面貌焕然一新。

深化集约理念,新区行政执法局常态做好新区631条主次干道、2868.7万平方米的维护管养,在维护经费受限、维护面积增加的情况下,维护水平在全省走在前列。

“周末大扫除”行动中使用的机扫车。

金星路是新区的重要干道之一,沿线分布着王府井商业广场、步步高超市、湘腾城市广场、湖南师范大学(咸嘉湖校区)等多个集聚地,人流出行量大,对道路品质要求高。“这就是我们采用的最新金属盲道条,它创新增设双螺旋母结构,传统盲道条主要是靠胶粘,与路面黏合,而新工艺则让它们在道路上紧紧扎根,能够有效地提升金属盲道条的抗拔力,让盲道条更加的稳固持久,提高盲道安全性。”湘江新区市府片区维护管理所所长徐洲介绍,正在金星路上对这项新工艺开展安装试点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新区行政执法局深化IP打造,精心开展“踏春赏花”“古装樱花节”等系列活动,用心建设城市绿雕、街角花园,呈现绿满新区、花团锦簇靓丽风貌。

3月1日至3日,“早樱欣语”乙巳花朝踏春艺文季暨“艺术湘江 文韵新区”2025“湖畔音乐会”在望月公园浪漫启幕。活动以樱花为幕、山水为台,融合音乐、艺术与传统文化,为市民打造沉浸式赏花体验与视听盛宴。活动获抖音同城热搜第一、微博话题互动量超5000个,全网曝光量超8000万,成为长沙春日文旅现象级标杆。

“这不是终点,而是公园城市建设的起笔。”新区行政执法局负责人透露,未来将持续深耕细作,把文化基因注入城市肌理,以更多元的活动、更开放的场景,为市民游客解锁“四季皆可期”的城市美学图鉴。

在科技赋能上,新区在全省率先启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进智能环卫、执法监管等信息化建设,运用无人机开展巡违控违,为城市管理插上科技“翅膀”。

“现在除了机器帮忙之外,还有‘数字城管’加持。”新区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区共有近30名采集员,他们会穿梭在新区重要商圈和热门点位,对城管应急问题,市容环境问题进行采集,采集后信息上传至数字城管,派遣至相应的处置部门第一时间现场处置,为市民和游客朋友们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氛围。

“1+1+N”建筑垃圾改革,变废为宝谱新篇

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置是民生实事,涉及群众利益,关乎生态保护。推动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1+N”建筑垃圾管理改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垃圾处理问题日益凸显。新区建筑垃圾产生量逐年攀升,年均总量约180万吨,每年财政直接补贴运费及焚烧资金要8000万元,隐形的二次治理费用约7.2亿元。长期以来,面临着分拣点违规设置、私拉乱倒现象严重、处置能力严重不足、竞争无序清运不及时、环保问题突出等“五大”共性难题。

湘江新区行政执法局迎难而上,创新推出“1+1+N”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体系,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区方案”。“1+1+N”处置体系,即以“1家国有平台公司(麓谷市政公司)+1家特许经营企业(云中科技公司)”为主导,“N”家临时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分拣点为补充,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处置高效、全过程闭环管理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系。

新区搭建智慧监管服务系统,开发手机APP,实现建筑垃圾收运、处置全过程的闭环监管。该系统着眼全闭环管理、全时域运行、全过程监督,从建筑装修垃圾“办证申请、源头收取、过程运输、末端处置、资源利用”环节入手,包括管理部门、执法部门、社区物业个体户和运输企业四类服务用户,将新区26家清运企业、3个资源化处置点、2处转运调配场、679个小区装载点纳入其中,呈现“五化”特点。

“1+1+N”建筑垃圾管理改革。

——清运服务“便民化”。用户可通过手机APP系统,实现“线上办理”“线上审批”,实现企业群众清运需求“淘宝式”服务,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

——运营调度“网格化”。将全区24个街镇、914个小区,划分成7大网格,系统智能规划最优路线,实现了就近处置,高效调运。

——监管执法“痕迹化”。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车辆运行轨迹实时跟踪,实现了“来源可查、审批有据、去向可追、管理留痕”的管理目标。

——处置结算“数智化”。通过智能终端,结算效率由“1分钟/趟”缩短为“5秒/趟”,计量和结算数据实时生成,实现了结算快捷、降本增效。

——产品利用“透明化”。将设备分拣分类资源和再生产品纳入平台数据统计,所有产品去向实现透明可溯,定量分析。

建筑垃圾通过技术创新,被转化为路基材料、燃料棒及塑料制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目前已建设5处基地,年处置量120余万吨,资源化利用水平达95%以上,每年创造循环经济价值3.6亿元,增收节支资金12亿元,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重效益,助力“无废城市”建设迈上更高台阶。

此外,新区出台《湘江新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试行)》《湘江新区建筑垃圾规范管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形成源头制度保障。出台《湖南湘江新区装修垃圾运输企业准入实施方案》,建立企业名录,100多家清运企业经过行业重组整合成26家,900余台清运车辆规范提质为337台,实行标准、标识、定位、监管“四个统一”,全面建立“调运有序、上门服务、按量收费、便民利民”的市场化收运体系。

通过856个监控点位覆盖辖区主要街道,网格化+信息化管理初见成效,确保了建筑垃圾处理的规范、高效。同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监管效率。

据介绍,新区行政执法局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装配式环卫设备等工作被全省列入典型,获评省级“强转树”表现突出单位,省级“青年文明号”,在全市城市管理工作评价中连续三年位居前列。

柔性文明严格执法,刚柔并济树新风

在执法过程中,新区行政执法局革新执法理念,创新推行柔性文明严格执法,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让严格执法与为民服务同频共振。

近日,针对烧烤店油烟扰民问题,观沙岭行政执法中队推出,两周内推动12家商户完成标准化整改,实现民生诉求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人民满意的铁军队伍。

观沙岭辖区内烧烤店因风味独特成为夜间经济亮点,但长期存在的油烟直排问题引发居民投诉。4月专项整治初期,执法遭遇“三重梗阻”:政策传达难、商户配合难、进度统一难的三重困境。

面对治理僵局,观沙岭城管中队有关队员放弃晚间休息时间,连续两周每晚19时至22时驻守烧烤店集中街区现场协助沟通,逐户开展“星空下的政策课堂”,并协助他们制定整改方案。“政策解读+技术指导+文化共情”的全链条服务,让原本抵触的商户逐渐敞开心扉。

目前,涉事商户全部按时完成油烟净化设施升级,周边居民生活恢复正常。

一次油烟整治,折射基层治理大智慧。柔性执法并非无度包容,而是有章可循。秉承“每一个人都值得温柔以待”,新区公布行政执法“清单”,涵盖“29类可以不予行政处罚”“3类可以从轻行政处罚”“3类减轻行政处罚”“2类免于行政强制”的情形。

新区行政执法局法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必须符合处罚法明确的一系列条件,并不是企业的任何违法行为都可以被包容,更不代表执法队员可以随意不处罚。”

在新区,民生诉求的回应从未有过“休止符”。依托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陶湘闽工作室,建立“湘情”服务站,用好“一周办好一件事”工作机制,额外组建18个工作专班,实行“365天+24小时”勤务模式,完善投诉处置工作规范,实现市民来电“一次接通”、市民诉求“一呼即应”,年处理各类热线工单3.9万余件,及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8.5%,收到群众来信、来电、锦旗等各类表扬80余次。

在矛盾化解领域,通过“三所联动”矛盾纠纷调处改革,充分发挥司法所、派出所、律所的优势,推动警调、诉调、访调整合分流。2024年以来,麓谷街道通过“三所联动”模式共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90起,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纠纷不上交”。

“法治赋能”工程打造的执法铁军,正成为新区治理的“金色名片”。为锻造新时代执法铁军,新区以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创新开展“法治赋能”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历时两年、覆盖450余人次的8期轮训,让执法人员既懂“法度”之严,又怀“温度”之暖。

当执法者既做城市秩序的“守护者”,又当民生冷暖的“知心人”,法治社会建设的时代答卷正愈发温暖人心。新区行政执法局以全域市容环境整治、1+1+N建筑垃圾管理改革、柔性文明严格执法为三大特色亮点,走出了一条具有新区特色的城市治理之路。

“城市管理是最基础的民生工作、是最重要的营商环境、也是最直接的精神面貌。”湖南湘江新区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岳麓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陶湘闽表示,将聚焦当好实施“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一面旗帜总体目标,围绕“建设一流品质新区”主线,突出“找问题、抓整改”抓手,树立“三精理念”,推进“四大行动”,当好城市“清洁工”“美容师”和“绣花匠”,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维护水平,为品质新区增光添彩,提升广大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本版图片均由湖南湘江新区行政执法局提供)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