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炜信 辜鹏博 宋太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7 22:12:10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炜信 辜鹏博
用“播种施肥”来形容当下湖南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氛围可谓十分贴切。4月27日,一众实战派大咖在新湖南客户端分享创新创业“通关秘籍”。大汉集团董事长傅胜龙现身说法,以自己创业初期的经历启发创业者,赠送“三板箴言”给正在创新创业的大学生。
记者:您创业的契机是什么?大汉集团从最初的钢铁、城镇化、房地产到现在拓展到物流、职业教育、康养等多元化经营,不同板块之间是否有一条主线?
傅胜龙:1992年,小平同志提出“先富带后富”理念,共产党员要带头致富,所以我就下海了。我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当时离开教师岗位,成为第一批下海的创业者。
创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创”代表从无到有,所以创业需要的是顺势而为。我们从做钢铁贸易开始,当时在娄底有一个钢铁厂,那时候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1992年之后,原来产品供不应求的钢铁厂门可罗雀,我们就想怎么把钢厂的钢铁卖出去。钢材卖着卖着,大势推着我们进入了城镇化,开始从事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最开始修了娄星北路,这是湖南民营企业最早用路换地的模式。我们始终有一种觉悟,就是没有把做生意简单定义为赚钱,没有就事论事,从做钢铁贸易开始,我们想到的是要把我们的价值体现出来,让更多的人有工作。
记者:企业文化在大汉集团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傅胜龙:我们价值观的1.0版本是为工作而赚钱,做着做着,1998年之后就到了大汉企业文化的2.0版本,让资本等同于责任,视业绩的增加为财富的增加,实现个人价值企业化、企业价值社会化,我们的业务做到全省50多个县(市区),现在每个县(市区)都留下了好的作品。
随着整个大势发生了变化,我们更需要文化和价值观的引领,于是就到了价值观3.0版本,以工匠精神创造美好生活为主张,全力投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打造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
企业经历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一直注重企业文化和团队力量,倡导“红管家”“红书包”等员工互助机制,让大家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一起在新时代乘风破浪,相互成就。
大汉集团董事长 傅胜龙
记者:当下,湖南正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趋势下,您建议大学生创业选择什么赛道?
傅胜龙:我当时就是大学生创业。以我们的钢材贸易为例,我们每年销售1000多万吨钢材、达到几百亿的销售额,在全国同行业排在前列,所有流程都在逐步走向数字化。
现在大学生创业,比我们那时候条件好得多,信息更加对称。尤其是随着更多垂直平台的出现,大家要更善于用这些数字化平台为自己寻找机会。理论上说,大学生创业最初团队不宜超过5个人,一心一意研究终端、客户端、消费端,再去研究大模型给我们带来的价值,主动拥抱AI等前沿科技。
记者:大学生创业缺乏资源和人脉,怎么破?
傅胜龙:首先是不需要焦虑。要说有用的资源,其实就是资本和顾客的需求。把资本和顾客需求两个方面高效链接在一起,那就能形成一种比较好的模式。
记者:如果让您给当下的大学生创业者三条“生存法则”,会是什么?
傅胜龙:我送“三板箴言”,大学生创新创业要有“三板”功夫。
第一个是地板,就是你要把自己放得很低,有平台思维,让更多的人在你的平台上做事。
第二个是砧板,每个企业都是资源的整合,那就要进行资源、利益的切割、分配,一定要很好地加工好这些资源,更多地利他。
第三个就是门板,不要给自己砌墙,设置条条框框,把心门打开,把门板拆掉才能心明眼亮,才能心想事成。
责编:黄炜信
一审:黄炜信
二审:曹娴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