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书写的艺术魅力——评梁厚能《一方水土》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7 21:13:18



文丨柴

湘西知名作家梁厚能的乡土文化散文集《一方水土》分为“这方水土”“乡风乡愁”“父老乡亲”三辑,全文50万字,讲述了作者家乡湘鄂渝边地的桂塘坝及相邻地域的美丽山水街桥,对家乡民俗的回忆以及可爱可亲的家乡人。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梁厚能对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街一桥的赞美与热爱。作品中有很多关于桂塘的民俗书写,语言朴实,行文流畅,充满了文学艺术魅力。

一、口承语言民俗的生动讲述

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沟通工具,在人类沟通的过程中,口语内容得到不断的丰富,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赋予其中。钟敬文对口承语言做过如下定义,口承语言是“指广大民众用来表达思想并承载着民间文化的口头习用语,其主要部分是民众集体传承的俗话套语。”在梁厚能的作品《一方水土》中,关于口承语言民俗的书写内容非常丰富,俯拾即是。他的散文中既有震撼人心的神话传说,趣味盎然的历史事件,也有极富桂塘坝地域风味的民谚和歌谣,湘西民众的独特精神文化都在梁厚能的作品中得以体现。

1、历史事件传说

关于桂塘这块边地的历史事件的传说,梁厚能在作品中涉及颇多。比如他在开篇《桂塘坝:“一脚踏三省”的边陲小镇》中就讲到了最初选县城的传说,当时明溪、苗儿滩、新田堡等几处作为备选地,选哪一个作县城一时难以抉择,于是县衙派人到这些地方称泥巴,哪里泥巴重,县城就定在哪里。不过有人耍小聪明,最终县城定在了新田堡,这个传说的真实性不得而知,但是古代选县城确实有称泥巴的方法。

梁厚能的作品中还有关于梁家寨由来的传说,在他的《梁家寨:沁润文化古韵的和美村落》中详细讲述了梁家寨的传说。相传康熙年间始祖天璋公和族人沅江而逃命,最后天璋公只身走到古道溪的一个小山湾处,此处开阔避风,于是就在一棵树下休息。在这期间他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翁,在梦中老翁说天璋公现在睡觉的这个地方是个活龙口,“常言道,上有犀牛飙尿,中有仙人落轿,右有笔架山(三脚岩)耸立,左有亮牌高照。再往西看,像似一条活龙抢宝。”天璋公醒来后觉得老翁说的很对,于是就在这个地方定居,梁家寨也就由此产生。

梁厚能的散文作品中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历史事件传说,这里不一一列举。这些历史传说使作品具有一种神秘色彩,也给散文注入了民俗文化的背景,使得对桂塘的描绘更加立体,更具艺术魅力。

 2、风物传说

所谓风物传说,就是解释某一地区的风物、山川的或是河流的由来。梁厚能《一方水土》中,有关风物传说的书写也有很多,比如古关隘智勇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百福司镇斧头落村与重庆五湖镇的赵家村的交界处有一个标志性建筑——智勇关,相传修建此观的目的是为了防御石达开率太平军从此入川,也有说此关防御过四川白莲教义军入湖北,根据智勇关的建造时间来看,这一传说也不是空穴来风。由于处在交界处,所以关于智勇关还有一个传说。当时两省交界,界线还不清晰,自然就发生了一些纷争。当时湖北有一曹姓土民,有一身蛮力,于是一天深夜将界石搬到了关前几百米处,四川那边无人搬得动,也就默认了界址。自关口修建以来,两边的村民都相处得很好,智勇关也就成为边地民族团结的象征。在梁厚能的笔下,桂塘边地的风物都有其引人的故事和独特的美,一定程度上增添了这些风物的文化内涵。

二、社会民俗的形象描绘

社会民俗是桂塘地区民众世代因循传承下来的各种关系的约定俗成。它包涵的面非常广,例如家族和宗族的习俗,村落和当地社会组织的惯俗等等,这些社会民俗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并且作为一种习惯固定下来。

过去,在梁厚能的老家桂塘坝一带,最热闹的就是打年粑的时候。只要过年,人们就免不了打年粑,哪家打得多,说明哪家年过得热闹。人们对打年粑也很重视,即使家里缺米少粮,父母也会留好打年粑的粮食,为过年做准备,这已经形成了一个习俗。

现在打年粑的习俗淡了,但春节篮球赛又成为桂塘坝的新习俗。关于打篮球作者在许多地方都有提及,在他的《桂塘篮球传奇》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每年春节,湘鄂渝边区(桂塘)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春节篮球赛,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延续至今,已经举办了四十多年的历史。在桂塘每到逢年过节,火村民们劳动生产之余都喜欢打打球,这样的氛围甚至影响着当地的妇女儿童,有许多孩子因为篮球考入好大学的,造就了许多人才。每年的春节篮球赛都吸引着三省边区乡镇村寨的篮球队参赛,规模越来越大,也涌现出了不少的厉害人物,孕育了深厚的篮球文化,三省民众之间的联系交往也更加紧密和谐。

三、物质民俗的细致刻画

物质民俗的载体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实体,比如生活用具以及衣食住行等。梁厚能散文中涉及了民间建筑、交通民俗、商贸民俗、工艺民俗等诸多方面,每一个都与当地的民族文化紧密联系,体现少数民族区域文化特点。

1、民间建筑

桂塘边地的建筑和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湘西地区主要以农耕为主,加上山地崎岖,夏季雨水多等众多因素,当地民众因地制宜建造了以木板为主要材料的吊脚楼。土家吊脚楼是人类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重要体现,也是湘西民众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梁厚能的笔下,桂塘一带的吊脚楼有其他地区房屋所不能企及的美,承载着当地人民深深的记忆与情感。吊脚楼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作为物质民俗的重要载体,是整个桂塘边地物质文明发展水平和民众智慧的集中反映,对于让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湘西、了解桂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工艺民俗

说到吊脚楼就不由得想到作者所说的土家竹雕,讲到土家竹雕就绕不开王仕辉和他的土家竹雕传习所。王仕辉童年受到爷爷的影响,对起屋和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很有天赋,因此他从教师岗位退休后决定运用微缩竹雕的方法将湘西的吊脚楼、转角楼等做成模型保留下来,让后世子孙也能看见这些土家族的瑰宝。他的第一部作品《土家吊脚楼》获得成功给他带来了莫大的信心,在此之后还创作了不少的竹雕精品,其中《毕兹卡捋尤》在深圳文博会展出并且获得银奖。王仕辉用竹雕的方法将土家建筑保留下来,并将它们送出湘西,让更多外界的人看到湘西桂塘的土家建筑风貌。为了将这个工艺传承下去,王仕辉将他的土家竹雕传习所从县城迁到老家古道溪英里沟,免费向家乡子弟传授自己的绝活,还打算开发一批更接地气的作品,使土家竹雕走进寻常百姓家。土家竹雕不仅展现了当地的民俗文化,还传达出当地民众对于家乡民俗文化的热爱和崇敬。

四、民俗书写的特点

1、民俗书写的地域性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离不开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也正是所处环境的独特性决定了民俗文化的独特性。不同地域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着不同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惯,进而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梁厚能从一出生就耳濡目染着桂塘边地的民族文化,他的散文聚焦桂塘,在创作中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到自己的创作中,给他的作品带来了鲜明的地域特色。纵观梁厚能的《一方水土》,不仅有桂塘迷人的自然景观,还有魅力四射的民俗文化和真挚朴实的民歌民谣,彰显出浓郁的地域特征。

2、民俗书写的政治历史性

民俗不仅表现在空间上,还表现在时间上,它会以时间的方式传承下来,影响着民俗自身的个性。梁厚能《古道溪:三脚岩下的世外桃源》《王仕辉和他的土家竹雕》和《老兵高万》等篇章中不仅仅是关于三脚岩、王仕辉和高万的简单描述,还有对生命、政治、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古道溪:三脚岩下的世外桃源》中作者讲到了一座山顶像官轿顶子的轿顶山,当时四川巨匪、湘鄂川边区反共救国军副司令杨树臣带着四百多残部逃到山顶,为了消灭这股土匪解放军牺牲了两名尖兵,因此它也是一座英雄山,战士们的战斗精神也一直感染着当地的人们。另外两中,王仕辉和高万都出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当时到处兵荒马乱,土匪打家劫舍,许多私塾不得不停办,因此王仕辉的读书生涯十分坎坷,高万也是断断续续受到一些教育。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时代特征,看到当代的历史的变迁。

梁厚能笔下的民俗书写大多是他自己的所见所闻并且亲身经历的,描绘了一个风景独特、热情奔放、和谐美好的桂塘,在字里行间都蕴藏着他对桂塘这片土地以及当地民俗文化的热爱与深情。全书既有较高的文学性,又有地理、民族、民俗等审美价值,值得细细品味。


责编:廖慧文

一审:廖慧文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