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7 17:52:2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27日讯(通讯员 蒋慧明 贺大明)“1935 年,红军主力转移后,一名受伤的小战士被留在沅河镇的山里。李家爷爷冒着风险,把他藏进地窖,每日悄然送饭送药……”4 月 27 日下午,洪江市沅河镇中心学校礼堂内气氛热烈,由洪江市社科联指导、该校主办的 “讲红色故事,拾红色记忆,扬红色传统” 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五年级学生李文轩声情并茂地讲述《地窖里的红星:沅河村民冒死守护红军伤员》,将全场师生的思绪拉回至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沅河镇,是一片有着深厚红色历史底蕴的革命老区,曾在1935 年迎来红二、红六军团的转战,就此留下了“红军井”“无名烈士墓”等珍贵历史遗迹。当时当地村民不顾自身安危,为红军伤员提供庇护与物资支援的感人故事同军民一心的深厚情谊在岁月长河中代代流传。
“这些红色资源宛如生动的教育蓝本,能让孩子们在故事里真切感知历史的温度。” 校长龙贵如是说。
活动现场,12名学生轮番登台,紧扣红军在沅河镇的革命历史,展开精彩演讲。他们或以激昂的声调重现战场上震耳欲聋的冲锋号角,或用轻柔的语调细腻描绘军民之间情比金坚的鱼水情深,更有不少选手巧妙借助背景音乐与生动的肢体动作,将红二、六军团转战中的片段演绎得活灵活现,引人入胜。
“孩子们做的绝非简单 ‘背故事’,而是在用心 ‘解密码’—— 揭开中国共产党何以 ‘能’ 的精神密码。” 该市社科联相关负责人沈福生感慨道,“选手们借由演讲,把红色历史化作情感共鸣,彰显了新时代青少年对革命精神的深度领悟。这种沉浸式教育,让红色文化润泽孩子们的心田,为传承红色基因开辟了鲜活的实践路径。”
责编:易鑫
一审:易鑫
二审:李夏涛
三审:肖畅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