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三附:民转公后的华丽蝶变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7 16:40:2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梅花 通讯员 杨定文 彭璐

“以前生锈的窗户,变成了双层钢化玻璃”“以前经常一闪一闪的电灯,变成了明亮的新电灯”“以前的老旧墙壁也焕然一新,变得又整洁又好看”……“民转公”仅三年的娄底三中附属实验学校(简称“娄底三附”)“大变身”,“颜值气质”双提升,获学生、家长、教师三方满意。

当国家民办教育政策调整的浪潮奔涌而至,一场教育改革在娄星教育版图上迅速铺开,“娄底三附”成为首批从民办教育转型为公办教育的学校。2022年8月,原民办“培星学校”转为公办“娄底三附”,完成历史性转身。转公后的阵痛期接踵而至:教师队伍结构复杂、教学设施设备陈旧、家长信任度亟待重塑......面对多重考验,“娄底三附”以破茧成蝶的勇气,构建“星课堂、星教师、星学堂”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实现从“民转公阵痛”到“区域标杆”的跨越式发展,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鲜活样本。

星课堂:锐意改革,课堂教学质量大提升

育人水平的提升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基础在课堂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课堂革命,是这场教育蝶变的首个突破口。在“双减”政策指引下,“娄底三附”致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重构教学范式。2023年秋季学期,创新推行的“三轮进阶”教研模式掀起课堂革命:课前集体备课定标、课中多维观课评课、课后反思重构提升。

李老师是学校资深物理教师,但课堂长期以“讲授+练习”为主,学生参与度低。“三轮进阶”教研模式推行后,李老师主动加入物理集体备课组,通过团队协作吸收新理念,课堂教学效果大提升。“以前备课是单兵作战,现在以学科为单元集体备课,集中智慧,以教案之优带来课堂之变。”李老师的感慨,道出“星课堂”改革的深层蜕变。

在备课组的帮助下,李老师学用虚拟实验软件,把课堂改造成了“实验室”:指导学生用慢动作视频分析惯性、设计鸡蛋保护装置……“记得有一堂课,一个潜能生听完课后兴奋地喊:‘原来物理这么酷!’”李老师介绍,实行新课改一个月后,物理课堂越来越活跃,学生参与度从35%飙升到82%。

截至2024年6月,该校累计开展校级赛课67节,锻造出问题导学型、情境探究型、跨学科融合型、分层递进型、游戏化学习型、反思型实践课、翻转课堂型等八类优质课范式。

在严格落实国家课程基础上,该校还开发出6门校本特色课程,构建“1+N”课程生态。其中,“阳光体育大课堂”最受学生欢迎,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近500名学生同时在操场活动,啦啦操、足球、跳绳等特色课程让每个孩子绽放光彩。

星教师:多维锻造,教师教学能力大发展

在学校青蓝工程和“星课堂”评定的指引下,盛老师完成了从教学新手到骨干教师的华丽转身。本学期首次参评骨干教师时,他的《背影》课仅获一星。而近日验评小组再次评定时,其创新设计的《祝福》一课凭借“百年族谱”的巧妙运用,获得评委们的一致好评,成功晋级三星课堂。

(教师评课)

“每学期举办的‘星课堂’教学比武,用清晰的星级标准,照亮我每一步改进的方向。”盛老师感慨道,这一学期以来,他通过“星课堂”的精准诊断,教学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

教师是立教之本。“娄底三附”实施师德铸魂、专业强基、实践赋能的三维培养体系。在专业成长方面,搭建起“金字塔式”培养架构。顶层实施“名师领航工程”,现有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区级骨干教师23名,校级名师47名;中层推进“青蓝接力计划”,2022年以来结成师徒对子28对;基层开展“全员提升行动”,构建“研训赛评”四维成长机制。仅2024年,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达20余人次,校级教研活动超40场。

围绕教师队伍成长,“娄底三附”每周开展学科组主题教研、每月组织跨学科联合教研;启动新教师“启航计划”、骨干教师“领航工程”;每学期举办“星课堂”教学比武,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要求45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年必须上一堂公开课;建立教学实绩+专业成长+师德表现三维评价体系,实施“过程性评价+年度考核”双轨机制,从研、训、赛、评等方面全方位锻造教师。

在这场教育变革中,教师既是改革者也是受益者。2023年以来,39篇论文斩获省级奖项,2个市级课题成功立项,刘佳老师的《防校园欺凌—言语有温度》问鼎省级一等奖;盛子健老师在全区语文教学赛课中斩获一等奖;2025年,语文、生物、政治等七门学科在娄星区上中考复习示范课......这些闪耀的成绩单,印证着教师队伍从“输血”到“造血”的质变飞跃。

星学堂:升级改造,学校育人环境大优化

(化学课用希沃做实验展示)

上课铃响,化学老师彭老师走进教室,打开希沃白板,调出化学实验模拟工具,手指轻点,屏幕上立刻出现一个虚拟的试管架和两支试管。“我们先往试管里加入稀盐酸。”她点击“试剂”选项,拖拽“稀盐酸”到试管中,白板上立刻显示出液面上升的动画效果,还伴随着“咕嘟咕嘟”的音效。“现在,我们分别放入镁条和铜片,看看会发生什么?”彭老师用电子笔选中“镁条”拖进第一支试管。瞬间,白板上模拟出剧烈反应的画面——试管里冒出大量气泡,并显示文字提示:“镁 + 盐酸 → 氢气 + 氯化镁”。

“希沃白板让实验更安全直观,既能模拟危险操作,又能反复观察现象。动态演示比静态图更生动,数据自动生成方便复习,还能互动操作——这才是现代课堂该有的样子!”学生们意犹未尽地讨论着,对接下来的实验室实操充满期待。

很多家长关心转公后学校的“里子”,同样也看重学校的环境。

(篮球比赛)

为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娄底三附”对校园进行“升级”装修,校园环境“脱胎换骨”焕新颜。2024年7月12日,开启第一期改造工程,花费约1700万完成学校三栋教学楼外墙以及弱电系统、消防系统的改造,让校园面貌焕然一新。2025年2月,新建党建活动室,为学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平台。2025年3月,生物化实验室建成,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实验教学环境。目前,音乐、舞蹈、书法等多功能室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劳动实践课)

文化建设与硬件升级同频共振。漫步“娄底三附”校园,文化的滋养无处不在。该校始终秉承“呵护每个孩子的成长”的办学理念,并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每年坚持“三节”育人活动,即读书节、体育节和艺术节,涵盖阅读分享大会、才艺大赛、合唱比赛、足球赛、篮球赛、拔河比赛、乒乓球赛、远足等。近两年,“娄底三附”在区级文艺汇演中蝉联金奖,建制班合唱斩获一等奖,《醒狮》舞动市少儿春晚舞台,体育赛事捷报频传。这些跳动的文化音符,谱写出“五育并举”的动人乐章。

(校园广播体操大赛)

“从民转公的转型阵痛到特色品牌的初具规模,我们始终相信‘深耕必见星辰’。”该校书记彭春芳表示,未来,“娄底三附”将继续以“三星”体系为引擎,在“学生出彩、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坚定前行,让这颗教育新星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