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万顷林海,点“碳”成金

吴祥淼 蓝振盛     2025-04-27 15:11:0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吴祥淼 振盛

季春时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传素村的杉木林随风轻摆。真没想到,这林子里清新的空气也能卖钱!村民邱盛良的感慨打破了山间的静谧,这位守护山林半辈子的老农即将拿到3600元的碳汇分红

日前,我省正式签发首批“湘林碳票”8个项目获批,通道侗族自治县2024年度湘林碳票项目名列其中,其初始碳票减排量为82438.6吨,包括邱盛良在内的1000余户林农将收到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包”。

一直以来,通道探索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机制,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林改走出“通道经验”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通道森林覆盖率达79.54%,活立木蓄积量超1356万立方米。然而,生态资源如何变现始终是横亘在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现实难题。

通道侗族特色乡村美景。通讯员 李尚引 摄

“过去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碳汇开发面临计量、交易、分配三大难关。”县林业改革和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该县创新构建“一证一券一平台”体系,通过“三权分置”模式——林农保留林权、村集体掌控开发权、专业公司统筹交易权,既保障农民权益,又激活市场要素。

2022年,通道抢抓湖南省启动林业碳汇试点机遇,在全省创新建立“一证一券一平台”开发机制,通过颁权证、发碳券、建平台破解“交易难”的问题,制发碳汇权证12本,核发县级“林业碳券”4张,碳减排量2276吨。

截至目前,全县碳汇交易额突破10万元,1379吨减排量找到市场归宿。

林农喜领“生态红包”

林改春风拂过侗寨,生态账本变成真金白银。坪坦乡皇都侗文化村将碳票收益投入生态研学基地建设,游客用“碳积分”兑换黑老虎药材、侗锦等特色产品;陇城镇创新“保底收益+溢价分成”分配机制,林农每亩年增收60元,还能享受交易溢价60%。

“以前砍树卖钱心疼,现在护林挣钱安心。”万佛山镇村民杨秀英家的20亩竹林纳入碳汇项目后,她主动当起生态护林员。

据统计,全县已有168户林农通过碳汇项目直接受益,9个试点村集体年均增收超5万元。

碳票撬动绿色经济链

碳票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活水,更催生绿色经济新业态。在湖南省联合交易所“碳绿潇湘”平台,通道专属场景应用版面即将上线。

该县林业局局长杨得志透露,通道正探索“碳票+文旅”“碳票+侗医药”等融合模式,让生态价值渗透产业链每个环节。

“湘林碳票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通道通过规范的市场机制和普惠的分配制度,为湖南集体林碳汇开发提供了可复制经验。”该县副县长李厚宏表示。

如今,在2239平方公里的侗乡大地,“卖空气”已成寻常事。这片神秘侗乡绿洲,正以改革锐气破译绿色密码,为武陵山片区乃至全国集体林碳汇开发贡献“通道方案”。

责编:黄欣然

一审:黄欣然

二审:李夏涛

三审:肖畅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