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7 11:23:45
罗文斌 周银杰
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指出:“依托优美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存,引进专业设计、运营团队,在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扰动前提下,打造旅游与康养休闲融合发展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加快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我国山地景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指明了路径。
2024年10月,我国启动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山地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禀赋和深厚的生态产品价值。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旅游开发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和路径。纵观我国山地景区生态产品开发,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了山地观光游览、山地体育运动、山地徒步探险、山地休闲度假等多样化的旅游产品类型,但尚未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视角全盘考虑,山地景区生态产品实现机制有待健全。
建立山地景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一是有利于释放山区生态旅游潜力。山地景区通过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将山地生态资源、民俗资源、农耕资源等整合开发为生态旅游产品,实现生态资源向旅游产品的有效转化,将生态优势转为发展优势。二是有利于推动山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山地景区通过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绿色产业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进一步让生态资源成为支撑山地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三是有利于促进山区民生福祉提升。山地景区通过加速生态旅游产品价值实现,带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同时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将乡村蕴藏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效改善农户生计,有效提升山区居民的民生福祉。
健全山地景区生态产品旅游价值实现机制的对策建议:
1.构建山地景区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体系。构建科学评估体系是生态产品旅游价值实现的基础支撑。一是根据旅游项目对生态环境依赖的程度差异和功能区别,制定合理、可复制、可比较的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模型和方法。二是建立山地景区生态产品信息共享数据库和监测体系,推动数字化交易系统和管理平台建设。充分运用遥感等数字信息技术提高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准确性,通过空间网格化和多维模型科学估算景区生态产品的实物量和价值量,为生态旅游产品市场定价、交易和消费提供科学依据。
2.完善山地景区生态产品经营机制。开发优质生态旅游产品是有效促进山区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与价值实现的重要抓手。一是培育旅游新业态,丰富生态产品旅游价值类型。以生态保护引导森林康养、自然科普、生态露营、山地体育等生态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的开发,打造具有山地特色的旅游线路产品,满足游客个性化、差异化旅游需求。二是强化品牌建设,推动生态产品旅游价值增值。通过培育区域特色生态旅游品牌体系推动生态旅游产品、生态农产品品牌化发展,并积极利用短视频、直播等网络新媒体、互联网平台加强品牌营销宣传,提升生态旅游产品的溢价效应和市场竞争力。
3.建立山地景区生态惠民利益机制。建立生态惠民利益机制是强化农户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内生动力的重要保障。一是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建立由政府补偿、旅游企业税收、生态基金构成的生态补偿资金池,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损害者补偿的旅游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设立巡护、监测生态公益性岗位、安排旅游就业等方式,将旅游生态保护行为与收益分配挂钩,对提供生态产品地区的农户进行旅游生态补偿,激发农户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二是健全利益保障机制。探索多元化股份合作模式,鼓励农户以土地、房屋、山林等生态资源使用权折价入股、合作联营参与旅游开发,以股份分红的形式获得生态产品红利,拓宽农户财产性收入渠道。三是健全利益监督机制。加强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利益分配的监督管理,提高农户对生态产品价值的利益分配知晓度,增强农民主体地位和话语权,拓宽利益分配的监督渠道。
4.健全山地景区绿色金融支持机制。健全绿色金融支持机制是促进山地景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一是强化金融产品创新。针对山地景区的生态资源特性,开发如古屋贷、森林碳汇生态资源权益质押贷款、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特色金融创新产品,为山区生态修复与景区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二是优化金融服务。加强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协同合作,为山地景区基础设施完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全方位全过程金融服务。三是完善金融政策与监管。政府应出台专门的山地景区绿色金融扶持政策,通过税收优惠、贴息补贴等降低金融机构参与风险,提高参与积极性。此外,应建立严格的绿色金融监管机制,确保资金流向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旅游项目,防止资金错配与滥用。
(作者分别系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万丽君
一审:万丽君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