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达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7 11:13:4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周达
“站在这样的地方,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湘江实践,希望未来自己也能以所学尽一份力。”4月25日,湖南湘江新区城市馆里一堂“大思政课”,让国防科技大学学生张修瑜感慨不已。边看边学,可感可及的教学形式,让思政教育从课内走向课外,学员们通过实地参观、专题授课和沉浸式体验,深入了解湘江新区在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生动实践,深刻感悟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
实践课堂:边看边学,感悟发展脉动
在湖南湘江新区城市馆内,学员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观摩了北斗导航芯片、智能网联汽车、碳化硅新材料等一批代表长沙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的科技成果。展馆内,新区城市规划沙盘、科创成果动态演示等现代展陈技术,生动展现了新区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图景。学员们驻足聆听,不时记录交流,将课堂所学的“中国式现代化关键是科技现代化”理论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结。
中共长沙市岳麓区委党校教师毛艳以《以先进制造业挺起城市发展脊梁——长沙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在展馆内为学员现场授课。她结合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案例,系统阐释了先进制造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并深入解析湖南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路径。“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从‘长沙制造’到‘长沙智造’,这座城市的实践印证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真理力量。”毛艳的讲解引发学员热烈讨论。
新时代的思政课,如何才能真正成为青年触摸时代脉搏、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灯塔”?答案就藏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里。“湖南湘江新区既有敢为人先的改革基因,又有科技创新的硬核成果,更承载着红色热土的精神根脉。构建‘引进来、走出去’的思政课,正是要让这座城市的奋斗故事、发展实践和未来蓝图,成为青年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活的教材。”湖南湘江新区城市馆馆长王刚表示。
知行合一:理论照进现实,激发使命担当
“在展馆里看到母校参与研制的‘天河’超级计算机系统应用于城市治理,我感到无比自豪。这让我更加明白,科技工作者必须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强军事业。”学员黄润坤在参观后感慨。通过现场教学,学员们不仅直观感受到湖南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创新活力,还从长沙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奋进故事中,体悟到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磅礴伟力。
思政课不能停留在书本上,必须与时代同频、与实践共振。湘江新区城市馆是展示湖南高质量发展成果的窗口,从“天河”超算到智能网联汽车,从北斗芯片到新材料突破,每一项科创成果都是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本次课程的带队老师,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周长峰表示,此次实践教学紧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通过军地协作、情境创设和问题链导入,引导学员在现实场景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把课堂搬到发展一线,让学员在‘行走’中触摸时代脉搏,才能让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与高校、中小学的协同育人机制,把新区的每一寸土地都变成‘行走的思政课堂’,让更多青年在这里读懂新区,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区篇章。”王刚表示,此次活动是湘江新区城市馆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重要指示的创新实践,通过军地协同、资源整合,携手国防科技大学与岳麓区委党校,构建起"场馆搭台、院校联动、多维育人"的大思政课实践新范式。
责编:陈佳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