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星区:“满弓劲发”向春行|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7 08:40:43

“满弓劲发”向春行

——娄星区以抓项目扩投资育产业夯实发展根基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梅花 通讯员 刘旭安 颜 蜜

又到春深日暖时,当和煦的春光倾洒在娄底市娄星区,每一寸土地都生机盎然、蓬勃发展的热潮,都孕育着新的希望。

翻开全区产业版图,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的图景扑面而来,新材料产业园内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现代农业示范园里特色农产品整装待发……这些火热场景,正是娄星区以项目为抓手、以投资为引擎、以产业为根基的发展图景缩影。

项目谋划筑基、扩大投资赋能、产业培育强核,“三箭齐发”点燃持续发展引擎。娄星区锚定“抓项目、扩投资、育产业”主责主业,通过精准对接国家战略优化项目布局,聚焦重点领域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构建产业集群“雁形方阵”,以系统思维全面推进娄星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春光不负赶路人。娄星区以奋进之姿,奔赴一个又一个热气腾腾的春天,将“春天的约定”写入高质量发展的年轮。

固底板,大抓项目——

构建“谋划-申报-推进”全链条服务体系

行走在娄星区的产业版图上,处处可见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承誉、昭明、纳途、舒驰、海睿斯、莫德曼、川世达、立中等项目加快建设;湖南宏旺产量稳步提升,2024年取向硅钢产量达24万吨,位列全国第三;大美、海泰精工二期、喵走、中激等项目竣工投产……项目建设、投产如火如荼的背后,是娄星区发改系统构建的“谋划-申报-推进”全链条服务体系在持续发力。

立足“早”和“快”,下好项目谋划“先手棋”关乎全局。娄星区建立由区委书记任第一召集人、区长任总召集人的项目前期谋划及协调推进工作机制,设立11个专项组,组建工作专班,全领域谋划项目。多次召开国家、省政策解读会议,围绕创新创业、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等10个方面29项重点任务,逐条解读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实施和配套政策。

作为娄星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牵头协调单位,娄星区发展和改革局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加强对项目谋划工作的调研和指导,常态化开展项目谋划储备工作,组建项目谋划指导小组,分管负责人带领工作人员和聘请的第三方咨询机构,紧密结合政策支持领域,深挖潜力,为项目单位“送政策”“送服务”,指导相关单位谋划项目。

娄星区发改局充分激发干部职工争资争项积极性,探索管理创新路径,一系列优质服务举措重磅推出——

严格要素审核,提高项目申报质量。立项阶段严格审核项目资金来源,实现项目资金拼盘;申报阶段严格审核项目前期手续、资金投向、建设内容等要素,对申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修改,提高项目申报质量。

建立快速通道,提升项目审批时效。建立项目前期工作“承诺制”办理机制,对项目申报“窗口期”较短、个别手续缺乏的项目,采取“承诺制”办理,缩短审批时间,确保顺利申报。

加强部门配合,做实项目前期工作。资金来源审查、“一件三证”(初步设计和概算审批、用地、规划和施工许可证)的审批上,财政、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积极对接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指导项目单位开展前期工作。

积极对接沟通,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加强与国家、省、市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向上推送的优质项目,在省、市项目清单排序上靠前,并及时根据省、市反馈意见调整修改相关信息,提高申报项目数量、质量与成功率,力争更多项目获得上级资金支持。

强跳板,扩大投资

——聚焦稳增长重点领域精准发力

有效投资,既是当前的需求,也是未来的供给。

先来看一组数据:2024年,娄星区谋划项目175个,总投资1002.9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35个,完成投资129.12亿元、增长109.8%,3个省重点项目、30个市重点项目提前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争取中央预算内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国债项目资金15.2亿元,为星城、利钢、大美、森泰再生资源等园区企业争取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资金6679万元。这些数据,折射出娄星区以有效投资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

聚焦聚力国家产业政策,紧扣国家重大政策、重大战略和全区发展需要,娄星区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引领性强、发展前景好的重大项目,扩大更有效益的投资。

连日来,娄星区多地项目建设提速,产业与基建齐头并进——

娄星产业开发区湖南宏旺高性能铁芯及配套电机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正在施工作业。据悉,该项目总投资5.9亿元,总建筑面积54923.26平方米,建成后可年产9.6万吨高性能铁芯,预计今年5月底建成投产。

桃圃街(娄星南路-福星路)项目施工正有序推进。该项目长656米、宽55米,东起娄星南路、西至福星路,计划6月底通车。

娄星区高溪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位于古溪街以南、百花路以东,项目总用地面积100785.26平方米,建成后,对改善园区征迁安置居民生活条件,促进园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娄星区国债水利项目——新建蛇形山灌区工程、1.68万亩高标准农田、中心城区排水管网设施建设项目、市场及商业街巷易涝积水点综合整治项目等稳步推进。

对于投资,不仅要看速度变化,更要关注结构和效益。2024年,娄星区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3.6:48.9:47.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1%,其中制造业占48.6%。看投资内部结构,会发现令人欣喜的一面:越来越多的资金正在流向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和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领域。

从新建蛇形山灌区工程建设工地上穿梭的工程车辆,到科创园二期设计图纸上跃动的数字模型;从莫德曼机器人生产线机械臂的精准舞动,到娄星产业开发区夜空中连片的建设灯火,扩大有效投资稳增长的理念已融入这片土地的肌理。

砺长板,培育产业——

打造“一主一特一新”产业集群

4月8日,湖南承誉科技年产50万吨家电板、光亮板生产线正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7亿元,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可生产30余种高附加值产品,填补中南地区高端汽车光亮板和家电板空白。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量50万吨、年产值35亿元。

这个项目一头连着涟钢的热轧卷板产能,一头连着家电制造、汽车零部件等终端市场,是娄星区助力娄底推进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娄星区把“材料谷”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举全区之力,聚焦“材料谷”建设、保障“材料谷”建设、推动“材料谷”建设。凭借紧邻涟钢的区位优势,立足钢基础,大力实施产业培塑行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以精品钢材及薄板深加工、资源循环利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为“一主一特一新”的产业集群。通过加快聚企成链,聚链成群,全力打造全省先进材料主产区、先进制造业功能区。

在湖南宏旺智能成品库,自动行车将一卷卷硅钢运入库中,库外一辆辆卡车排队装车发货,一派繁忙景象。依托该企业,娄星区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已集聚电机、变压器、小家电等硅钢产业链企业16家,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效果。

娄星区以涟钢1580硅钢基板、湖南宏旺等为龙头,加快建设硅钢产业园和电机产业园;以高安环保、森泰再生资源等为龙头,发展壮大循环经济产业园;以爱派尔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项目为龙头,聚力建设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

2024年,娄星区“一主一特一新”三大产业链完成产值198.1亿元,对规模工业贡献率达77.81%。其中,钢铁新材产业链总产值133.92亿元,增长29.56%,集聚规上企业33家;节能环保产业链总产值64.18亿元,增长25.21%,集聚规上企业29家;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初具规模,集聚规上企业8家。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从“材料谷”的聚链成群到现代农业的提质增效,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到新兴赛道的抢滩布局,娄星区正以系统化的产业培育实践,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

(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4月27日04版)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