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国 2025-04-26 16:34:40
渔网是渔民日常捕鱼时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不仅在捕捞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在不同的渔业环境中以各种形式展现其独特的功能。
亲身体验或者近距离看过捕鱼过程的小伙伴可能知道:渔网的底部并不是密封住的,而是空的,那为什么还能将鱼捕捞上来呢?渔网的工作原理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就来了解一下!
渔网的基本结构
渔网的基本结构由一系列网眼、网线、浮子、沉子等部分组成。网眼是渔网的核心部分,它由交织的线材组成(通常呈六角形或方形),形成一种有规律的网格结构。网眼的大小、形状和编织的方式直接影响到渔网的捕捞效率和适用范围。一般来说,较小的网眼能够捕捉到体积较小的鱼,而较大的网眼则适用于捕捉体型较大的鱼类。
网线则是由尼龙、聚酯或其他合成纤维制成,具有较强的韧性和耐用性。网线的粗细、弹性以及抗拉强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渔网的捕捞效果。
为了确保渔网的稳定性,浮子和沉子被添加到网的两端。浮子使渔网浮在水面上,而沉子则帮助网底保持下沉,保证网眼在水中始终处于适当的位置,增加捕捞的成功率。
渔网的工作原理
渔网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网眼结构”和“鱼类行为”这两个因素的结合。通过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渔网才能够将目标鱼类捕捉到网内。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鱼类的进入机制是怎样的。鱼类在游动时并不会故意去避开渔网,反而可能由于好奇心或寻找食物的本能,进入渔网的网眼。渔网的网眼设计通常会利用鱼类的体型特征。当鱼类游动时,若其体积较大,容易卡在网眼的边缘;若其体积较小,则可以顺利通过。但是,渔网的形状和网眼的设置通常会导致鱼类的运动方向逐渐逼近网的一端,最终被困住。
此外,渔网通常会设计成一个巨大的“捕捉圈”,鱼类在游动时很难判断出自己的出路。尤其是当渔网部署成围网、拖网等形式时,鱼群在慌乱中往往游进网内,形成密集的鱼群,增加被捕获的几率。
最后,渔网的浮子和沉子设计是捕捞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浮子确保了渔网能够漂浮在水面,并保持一定的水面张力;而沉子则使得网底沉入水中,确保整个网眼能够被完全展开。通过这种浮沉配合,渔网能够在不同的水层中均匀展开,捕捉到不同深度范围内的鱼类。
渔网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捕捞方式和捕鱼需求,渔网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渔网类型有围网、拖网、刺网和漂网等,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和适用场景有所不同。
1
围网
围网作业。图片来源:[5]
2
拖网
拖网渔船。图片来源:[1]
3
刺网

刺网作业。图片来源:[5]
4
漂网
责编:周阳乐
一审:周阳乐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科普中国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