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 孟凡 邓浏平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5 23:29:2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治 通讯员 孟凡 邓浏平
春日的长沙,田间地头一派繁忙。在浏阳市永安镇的烟叶育苗大棚内,一盘盘嫩绿的早稻秧苗整齐排列,生机盎然。3月下旬,随着烟苗完成移栽,这些大棚便“无缝衔接”成为早稻育秧的“温床”。
“在大棚里育秧,省工省力,秧苗成活率还高!”当地种粮大户邵建祥说。
闲置大棚变“增收车间”
“烟苗一‘搬家’,早稻马上‘入住’。”永安镇烤烟办工作人员寻德才介绍,全镇5个烟苗大棚在烟叶移栽后,均无偿开放给周边农户使用。大棚内温度、湿度可控,有效规避了“倒春寒”等极端天气影响,育秧效率提升近三成。
这一模式已在多地推广。普迹镇7000平方米的烟苗大棚,可满足千亩早稻育秧需求;沙市镇通过“合作社+烟农互助小组”组织形式,强化技术指导,实现“以烟促粮、粮烟并举”。
种粮户邵国易算了一笔账:“往年露天育秧每亩成本约50元,现在用大棚不仅免费,还省了人工,每亩能省下10元。”目前,浏阳市烟草部门每年免费提供14.5万平方米育苗大棚,帮助农户节约育秧成本10元/亩,保障3万亩左右稻田移栽,增收1275万余元。
“一棚多用”解锁四季生金
在宁乡市喻家坳乡,烟叶育苗大棚的“跨界”利用更为多元。烟苗移栽后,大棚内西瓜、哈密瓜等果蔬幼苗迅速“接棒”。“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高,根本不愁卖!”烟农老张去年在大棚种哈密瓜收入3万余元,加上种烟收益,年收入翻了一番。
“在育苗大棚烟苗移栽以后,我们会利用移栽后的空档期,在大棚内种植高附加值的果蔬,比如西瓜、黄瓜、哈密瓜等,充分利用好闲置空间,将收益再往上翻一翻。”喻家坳乡金醇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伟临理事长笑呵呵地说。
设施共享激活产业链
宁乡的巧思不止于此。在非烟叶收购季,喻家坳烟站的分级台变身栀子花分拣“流水线”。
作为“中国栀子之乡”,宁乡依托烟站标准化场地和设备,将栀子花分拣损耗率降低15%,并推动产品打入超市,延伸产业链。村民周姨笑着说:“现在分拣、包装都能赚钱!”
烤房群也焕发新生。在密闭的烤房内,菌包上的平菇蓬勃生长,十天一茬的高效产出让村民刘大姐乐开了花:“烤完烟叶种蘑菇,一座烤房赚两份钱!”
多元利用释放乡村振兴“乘数效应”
从烟苗大棚到秧苗果蔬大棚,从烟叶分级场点到栀子花分拣“流水线”,从烤房到菌菇车间,长沙以“一地多用、一棚多能、设施共享”的实践,破解资源闲置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难题。
烤房里的菌包
长沙市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烟叶+多产业”融合发展,全市已形成“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的良性循环。通过为合作社、烟农免费提供育苗大棚作为水稻育秧基地,多元利用烤房、分级台等场地和设备设施,每年可为农民增加净收益727.4万元。
责编:李治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