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5 17:17:5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25日讯(通讯员 毛春韶 王 桢) 4月23日,娄底“非遗”档案保护与开发工作专班在新化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新化山歌传习所收集“非遗”档案,与项目主管部门、保护单位及传承人共同研讨新化山歌在传承与保护中形成的各门类档案的归集、利用。
新化山歌起源于先秦,是瑶、苗、汉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的艺术结晶。在20世纪50年代著名山歌手伍喜珍进京参加全国民间艺术汇演,演唱的新化山歌《神仙下凡实难猜》荣获一等奖,新化山歌于2008年经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娄底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个,省级代表性项目28个,市级代表性项目58个,为守护好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让历史文脉更好传承下去。娄底市档案馆与市文旅广体局联合协作,加强“非遗”档案的系统性保护与开发,组建娄底“非遗”档案保护与开发工作专班。
今年3月,对市本级形成的“非遗”档案进行全面整理,收集“非遗”档案数据13GB。4月,工作专班与县市区文化、档案部门共同推动“非遗”档案全面收集、规范整理归档,并到梅山武术、涟源湘剧、梅山傩戏、梅山棕编等“非遗”项目的传习所、展示馆或生产制作工坊,收集、采集“非遗”档案数据。
档案与文化部门建立了“非遗”档案工作联动机制,加快建设全市“非遗”专题数据库。将分期分批以展览、宣传片等形式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集镇,让广大人民群众零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奇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