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锋人⑤|筑路三十载——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郭一枝的“静默答卷”

贺思帜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5 16:50:10

新湖南客户端4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贺思帜)在湖南高速公路建设一线,郭一枝的名字鲜少出现在聚光灯下。从1995年踏入交通行业至今,他参与或主持了多条高速公路质量监督和建设,却始终保持着“低头赶路”的质朴姿态。

2024年,这位从业30年的“老交通”意外“出圈”——因主持的益常北线高速提前通车并创下多项技术突破,他成为湖南首位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高速项目公司法人代表。面对赞誉,他摆摆手:“我只是一直在努力把该做的事做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郭一枝。采访者供图)

从技术员到掌舵者:一场跨越30年的坚守

1995年,郭一枝从长沙理工大学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业毕业,进入湖南省交通厅质监站。此后的15年辗转施工、设计、监理等岗位,参与或负责了湘耒、衡枣、怀新、永蓝、道贺等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的质量安全监督。

2009年调任湖南高速,先后主持石华高速、长益扩容高速、益常扩容高速三个项目建设,见证了湖南高速公路从“快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

“土木工程师和医生一样,需要经验积累。”郭一枝坦言。在质监站的岁月里,他见过质量参差不一的公路桥梁,也见证过标杆工程的严谨标准。他始终将技术视为根基:“不懂技术或缺乏经验,工程管理就会容易瞎指挥。

在益常扩容项目中,他带领团队攻克深水基础施工难题,研发“4D-BIM+IOT数字化监控平台”,在资水、沅水两座特大桥的钢围堰中预埋数百个监测点,实时捕捉水下40米的结构形变。“只要有毫米级的变形,平台都能预报和预警。”创新不仅保障了“百年工程”的安全底线,还节约了资源投入,实现了绿色公路与品质工程的完美结合。

益常扩容:一场与时间的精准对话

“工期不是‘抢’出来的,而是‘算’出来的。”郭一枝的工程哲学,在益常高速的建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2年零3个月的通车周期,背后既有对工序和质量安全的极致把控也有与群众的同心共情

2022年9月项目开工后,他迅速抢抓施工黄金期,年内完成路基清表清淤,路基填方进度达75%;面对万余根桩基的庞大体量,加大设备投入“最快的时候一台旋挖1可钻好3个”,桩基工程于2022年底基本;全线建设9个标准化梁场六百多个制梁台座一个台座一个月可生产3~5片标准梁全线2片梁板于2023年底基本完成。

同时紧盯资水、沅水特大桥的关键工序,同步推进路面、交安、房建、机电工程,最终实现2024年12月26日提前高质量通车。

然而,技术攻坚仅是挑战的一隅。项目横穿洞庭湖区鱼米之乡,涉及千余栋民房拆迁和多处厂矿、养殖、苗木基地“协调工作是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郭一枝深谙此道。

他亲自主抓协调工作,确保“进场即施工”的无缝衔接。面对群众诉求,坚持“依法依规”与“换位思考”结合:“合理的要求必须满足,但绝不能突破制度底线。”通过严守当地征拆标准,既保障群众利益,又确保了项目进度“修路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大家共同的期待。”他坦言征地拆迁要找到共同点。

劳动精神:用“坚韧”书写人生答卷

“劳动的过程虽辛苦,成功的喜悦更幸福。”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郭一枝对“劳动精神”的理解愈发深刻。从参与湖南条高速公路质量安全监督,到主持三大省级重点项目建设,他始终坚信:“事业情怀,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韧性。”

他对年轻人的寄语朴实却有力:“要有韧性干一件事情不要轻易放弃”。在他看来,工程人的成就感不仅在于通车瞬间的欢呼,更在于“百年工程”历经风雨后的巍然屹立。

工作之余,郭一枝保持着跑步和阅读的习惯。“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自己,那一定是‘坚韧’。”他笑道。三十载筑路生涯,郭一枝像一根永不停歇的“钢索”,串联起技术、管理与人心,在三湘大地写下属于劳动者的诗行。

后记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郭一枝常挂在嘴边的话。从青涩技术员到项目掌舵者,他用30年诠释了何为“静默耕耘”。正如他所说:“一个人这辈子能干成几件事,便问心无愧。”

责编:欧小雷

一审:贺思帜

二审:王海燕

三审:谭登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