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中国好人”林生丽30年低价经营的承诺已兑现,但故事还在续写—— “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坚持”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5 16:30:5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 昌小英

通讯员 戴小军 何熠

在邵阳市大祥区凯阳餐馆入口处,林生丽获评“中国好人”的颁奖词静静诉说着她的故事:三十年来,她始终坚持低价原则,用她的真诚热情服务每位客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与一碗溢满“诚信”芳香的粉面相伴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的她,一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真谛,以诚信经营弘扬与传播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名誉是身外之物,食客们能吃得满意才是我最看重的。”当客人夸赞她时,林生丽总是微微摇头说道。

1995年,41岁的邵阳下岗女职工林生丽筹资办起凯阳餐馆,当过知青的她深知底层老百姓生活不易,开业起就对自己许下诺言——“要让所有人都下得起馆子,低价经营,坚持30年!”

从营业初,林生丽就制定了当时市场上“最低”价格的早中餐,早餐粉面每碗2元,自助中餐每位5元。直到2008年初,物价上涨,餐馆完全没有利润,林生丽才将粉(面)价格调至最低每碗2.5元、自助中餐每位6元,直到现在都没再涨价。

凌晨四五点,林生丽的小餐馆便亮起灯光,厨房传来炒粉、炖汤、煎蛋的声音。30年来,她始终如此忙碌着。

早上6点半,顾客们陆续光临。“一份小碗豆腐木耳面,少放辣椒。”“大碗排骨,多放蒜蓉。”林生丽站在门口,招呼着客人。她清楚地记得常客们的口味偏好,总能迅速满足顾客的需求。

“这说明她心里装着我们。”徐作才老人说道。去年,79岁的徐作才老伴离世,孩子们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他的饮食起居。“儿媳带到我到凯阳餐馆用了一次餐,此后,这里就成了我的‘食堂’。”徐作才说,大半年了,早餐、中餐,他一餐不落。

年轻顾客张花花是被林生丽的事迹吸引而来。“我在电视上看到阿姨的故事,便想来感受一下。当我递上2.5元钱,接过热腾腾的粉面时,儿时上学妈妈给2元钱让我吃粉面的记忆一下子涌上心头。” 张花花说,之后每次路过都会进店品尝,仿佛在进行一场心灵的仪式。

在凯阳餐馆,低价只是其特色之一。真正留住顾客的,是餐食的卫生和美味,是林生丽的高尚品格。

这间10余平方米的小餐馆,6张老式木桌靠墙摆放,虽历经岁月,却被林生丽擦拭得干干净净。她每天对碗筷进行高温消毒,确保顾客的健康安全。在她的严格要求下,餐馆还制定了一系列不成文的用餐礼仪。

“馆内禁止吸烟;进厨房不许说话,以防飞沫落入饭菜;加汤时自己的碗不能高于锅子,以免汤汁流入锅内。” 尚庆周对这些规定如数家珍。他说,顾客们明白,这些看似烦琐的规则都是为大家的健康着想,于是一直认真遵守。

龙建文与凯阳餐馆结缘于20年前,那时他因工作关系来到餐馆附近。林生丽热情爽快的性格让他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小餐馆。在与林生丽的相处中,他被她的善良与执着深深打动,便常常带着家人前来照顾生意。后来,龙建文搬家,却毅然选择搬到凯阳餐馆附近。“现在我年纪也大了,这里吃饭方便,而且林大姐人好。” 龙建文感慨道,只要餐馆开门,他就会每天来。

餐后,顾客们常常微笑着向林生丽竖起大拇指,赞许的目光便是对她坚守30年最好的回报。“坚持30年的承诺我兑现了,但这些员工和顾客我还放不下,这份深厚的感情我割舍不了,只要身体允许,我会继续坚持!” 林生丽说,虽然年岁渐高,但只要还有力气,她就愿意继续为更多人带去温暖与慰藉。

责编:昌小英

一审:昌小英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