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阳乐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4 21:23:12
湖南日报4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彭湘粤)“笑了,听到了!”今天,对于双胞胎女孩小萱萱和馨馨而言,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3月20日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顺利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她们,今天迎来了开机的日子。当声音传入耳朵的那一刻,孩子眼睛一亮,露出了明媚的笑容。
来自邵阳县的双胞胎女孩今年5岁,患有先天性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孩子的妈妈、外婆均为聋哑人。此前,医师建议其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但因经济条件有限,一直未能给孩子进行手术,直到今年3月爸爸给姐妹俩申请了省残联提供的免费人工耳蜗产品,终于走向了有声世界。
“人工耳蜗是一种帮助重度、极重度感音性耳聋患者恢复或获得听力的一种电子装置,该装置能把外界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绕过受损的毛细胞直接刺激听神经,从而将声音信息传递到大脑听中枢,使耳聋患者听到声音。”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头颈外科主任医师黄敏提醒,患有听力障碍的孩子,部分可通过戴助听器获得听力补偿。但对于助听器效果不佳或极重度聋儿来说,必须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而且越早植入越好。
黄敏介绍,听觉发育在胎儿期就开始了,出生后1—2岁左右发育成熟。言语发育较听觉晚,出生才开始,一般1岁开始说单词,2岁说短语,3岁以后逐渐流利地讲长句子。对于低龄耳聋患者来说,由于听觉系统不能接受正常的听觉信息,听觉皮层将不能形成正常的听觉-言语联系,导致听觉皮层退化,这种改变是不可逆的,不易通过以后的学习再重新发育。更重要的是,对语前聋的儿童来讲,3岁以前,是孩子语言中枢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对于先天性耳聋者,越早接受越好。
黄敏表示,人工耳蜗植入的目的不仅仅是使患者重新听到声音,更重要的是使患者能听懂和理解声音,学会或恢复语言交流,因此必须重视术后听力语言康复。对于语前聋患者,听觉语言系统发育不完善或完全没有发育,他们的听力年龄,只是从开机开始算起,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需要从觉察声音、分辨声音、理解语言及发展说话等过程中逐步发育,建立起自己的听觉语言系统。术后听力语言康复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过程,需要专业人员和家长配合实施。
目前,国家要求新生儿出生后的48小时以后必须进行听力筛查检查。“如果第一次筛查有未通过,需在生后42天进行复筛。如果复查仍未通过,3个月内需要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行全面的听力学诊断和干预。即便是初筛通过了的宝宝,家长千万不能因为当时的检查结果而放松了警惕,在宝宝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关注他对声音的反应。定期检查听力情况。”黄敏说。
责编:周顺
一审:周阳乐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