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赋能产业 培训点亮未来——永州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创新实践

蒋渊海 朱永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4 18:33:3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蒋渊海 朱永璋

从车间产线到田间地头,从职业院校到企业课堂,永州以全链条培训体系破解技能供给岗位需求脱节难题,既为劳动者搭建从技能小白行家里手的成长阶梯,更以人才赋能撬动产业升级。如今,产教融合、供需匹配、品牌鲜明的技能培育新图景正在永州加速铺展,万千追梦者正以技能为翼,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展翅翱翔,让技能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的时代强音在潇湘大地持续回响。走出人才强市、产业兴市的特色之路。

聚焦产业需求,构建产教融合 “新生态”

聚焦本地“3×2”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永州建立产业动态台账与园区紧缺职业目录,推动职业教育靶向培养,实现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行订单化培养,校企合作育尖兵祁阳市创新“321”培养模式(3天企业实训、2天理论教学、1天管理课程),打造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闭环,近三年为凯盛鞋业、科力尔电机等企业输送技术人才超6500人次。蓝山县联合高校共建皮具设计专业课程,定向培养精技术、懂工艺人才,助力本地皮具产业年产值突破41.35亿元,形成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生动样本。推行定岗式实训,车间课堂育匠才零陵区美源达企业培训中心以理论+实战500余名员工充电赋能;经开区信征科技将生产线变为实训场,沉浸式培育技能骨干260余人,关键岗位人才自给率提升至85%。截至目前,全市企业职工培训中心27家、实训基地412家,技能劳动者总量达38万人,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硬核力量

强化精准培训,铺就重点群体就业“快车道”

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永州搭建岗位供给就业需求数据库,打造定向培训精准评价稳定就业全链条服务闭环,助力就业从体力型技能型跨越。选优工种培,促进技能就业。零陵区聚焦园区用工与农村劳动力就业需求,靶向开展电工、缝纫工等紧缺工种培训,近三年累计培训4000余人次。学员结业后直输园区企业就业,平均月薪达4500元,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增收一户。江永县依托香柚产业开展电商直播培训70余期,培育本土网红”1139人,槐木村直播小站带动年销农产品约900万斤,百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选优项目培,提升就业成效。新田县精心打造新田保姆特色优质培训项目,将岗位需求、职业培训以及输送就业有机融合,形成一体化模式,已有600余人通过新田保姆培训项目顺利踏上就业岗位。目前,全市依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共打造了16个特色优质培训项目,推动培训后就业转化率显著提升。

突出引育留用,打造高技能人才“蓄水池”

永州以引才筑基、育才强技、留才暖心、用才兴业为链条,以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支撑,以技能人才激励政策为牵引,构建平台+政策双轮驱动的全周期人才发展体系,能工巧匠尽展其才。以平台聚才,培育技术攻关主力军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设智能控制”“工业机器人等前沿专业,近三年输送高级工以上人才4000余人。潇湘技师学院胡先雨技能大师工作室改良水口山牛扣非遗工艺,助力工坊年产值突破1100万元,成为技艺传承+产业升级典范。用政策励才,释放人才创新活力。出台真金白银激励政策,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基地最高获100万元资助,大国工匠可享100万元奖励,新引进高级技师最高获10万元购房补贴。全市建成国家级基地1家、省级基地3家、技能大师工作室8家,3名专家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成为产业升级中流砥柱

坚持评赛结合,畅通人才成长“立交桥”

打破唯学历评价壁垒,永州建立企业自主评价+社会机构认定+院校考核的立体化评价体系,创新技能竞赛促动模式,让技能人才破茧而出突出企业自主,岗位练兵育能手。蓝山湘威运动用品有限公司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积极推进自主评价,59名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获技能等级认证,带动产品合格率实现稳步提升。东安鸡产业发展协会开发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为东安鸡金牌厨师技能评价按下快进键创新竞赛模式,以赛促训扩影响。举办网络直播带货、永州地方菜烹饪等特色赛事,全网点击量4.8亿次,带动产品销售近亿元、就业5000余人,累计选拔高技能人才3000余名,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生态。全市累计2.6万人次通过技能评价实现等级提升,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有效破除。

培育劳务品牌,激活县域经济“新引擎”

四个一批工程(建一批劳务品牌工作室,强一批劳务品牌培训基地,挖一批特色培训项目,育一批技能带头人、技能人才队伍)打造特色劳务品牌,实现培育一个品牌、带动一片就业坚持品牌引领,小产业做出大文章。蓝山皮具工匠通过国际博览会集聚160余家企业,带动超8万从业者活跃于全国产业链,相关企业年产值突破91.89亿元;东安鸡金牌厨师依托劳务品牌工作室开发标准化课程,培训厨师15000余人,推动500余家门店全国布局,年营业额超23亿元。 释放乘数效应,就业增收双提升。全市培育省级劳务品牌1个、市级10个、县级22个,累计开展劳务品牌特色培训1.1万余人次,带动就业11.9万人,劳务品牌关联企业年产值超147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增长新磁极



责编:杨永玲

一审:杨永玲

二审:李礼壹

三审:李寒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