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建在产业链 群众富在产业链 ——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犀牛村党建工作纪实

梁山泉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4 17:00:2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梁山泉

近年来,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犀牛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实际,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农民增收上狠下功夫,全村以农业产业链为抓手,实行“党支部+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的基层党建带动乡村振兴的路子。

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产业发展有了“主心骨”

“产业发展到哪里,我们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 犀牛村党支部介绍说。犀牛村位于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的西南部,一面靠山,三面临水。总面积 3.04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1424 亩,林地 1083 亩。全村 16 个村民小组,672 户,1773 人。全村地少人多,是桑植县城市规划区,没有后盾单位帮扶。为了加快全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过几年来对乡村产业发展道路的探索,村党支部统一认识,把党支部建在乡村产业链上,确保党组织覆盖到乡村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筑牢产业发展“主心骨”,犀牛村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生。

2018年,该村招商引进顾家种养专业合作社,支部副书记谷臣利亲自抓,帮助解决土地流转、厂房建设、供水供电、环境治理以及产品的销售问题。目前,该合作社年产值达6000万元,利润达1200万元。

2020年,犀牛村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支部书记章春梅任董事长,该合作社自建立以来,每年为村集体创收6万余元。

2024年,村民刘芳成立桑植县振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组织委员钟美凤协助完成土地流转并积极帮助联系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目前,该合作社年产鲜菜1100吨,产值1200万元,利润120万元。

2024年,村民周怀望成立了桑植县高峰旺兄弟种养家庭农场,村民庄小刚成立了桑植县土家人种养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积极协助土地流转,目前,该农场及合作社实现利润近百万元。

企业来发展,支部去牵头,对此,振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经理刘芳深有体会:“村党支部是我们乡村企业发展的‘主心骨’。”

党员聚在产业链上,乡村发展有了“主力军”

犀牛村有党员42名,3个党小组。近年来,党支部将3个党小组分配到村内的企业,要求所有党员为企业办实事、谋发展,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乡村发展有了“主力军”。

2018年以来,为了改善村内企业、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团结和充分依靠广大村民持续实施全村环境治理和美丽屋场建设行动。同年12月建成犀牛村综合服务平台,解决了村部办公环境,提升了村级形象。 

2019年5月实施曾家湾公路硬化项目,方便了105户,261个村民的生活。   

2020 年以来,党支部带领全村党员进行了金银岭、康庄“美丽屋场”建设,提升了4个组110户430人生活居住环境。在实施“美丽屋场”建设行动中,全村所有共产党员与村民一起讨论制定了村规民约,一起进行法治和德治教育,一起进行垃圾和污水治理。

田野碧绿,河水清澈,环境干净……走进犀牛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目前,该村16个小组道路已全部硬化,实现全村集中供水、路灯全覆盖,村内设有卫生室、儿童之家、老年人活动室、图书室以及中医康养室……

农民富在产业链上,乡村致富有了“主阵地”

犀牛村党支部在创办发展乡村产业时,把务必让农民富在产业链上作为最终目标,实现全体村民生活富足,让乡村致富有了“主阵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作用。

全年通过企业土地流转,为村民带来20.1万元收入,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21 万元,集体经济增加1.6万元。村内企业增加了季节性用工1100多个,企业内常年用工达60余人,让就业村民每年在家门口获得5万元左右的工资收益。

通过“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带动全村360多个散种农户种植蔬菜,每年可为市场供应的时鲜蔬菜1000吨以上,让农民收益增加。

村支部组织村民种植了70亩精品西瓜,亩产5000斤,总产值53万元,利润15.7万元。犀牛村村级每年可获近 24 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让村“两委”为村民办实事的基础更加坚实。最近,村“两委”根据蔬菜市场的需求,拟启动《仓储保鲜冷链建设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会给集体经济增加近10万元收入。看到村内的变化,犀牛村97岁的谷忠玉老人无不感慨地说:“党的政策很好,照顾我们很周到,我们很幸福。”

红色精神在赓续,基层党建在发光。在希望的田野上,犀牛村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一起,正一步步地走上富裕、平安、幸福的康庄大道。

责编:上官智慧

一审:上官智慧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