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秧工厂里的春耕“加速键”:省田省工又增效 科技育出好秧苗

    2025-04-24 15:32:2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24日讯(通讯员 毛羽)目前,正值春耕育秧关键期,会同县的田间地头渐次铺开春耕画卷。4月23日,在林城镇墓脚村的巨润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育秧工厂内,一场“科技育秧”的高效生产正悄然助力农时。

“我们计划育秧2600多亩,目前已完成400多亩,预计下个月全部育完。”合作社负责人王定太站在整齐排列的育秧盘前介绍,相较于传统露天育秧,这个工厂化育秧基地正以“省田、省工、省时”的优势,成为当地春耕的“加速器”。

走进育秧车间,只见中稻种子已成功发芽,嫩绿的新芽在育秧盘里排列整齐,住上了温湿适宜的摇篮“上下铺”,不久后,这些承载着丰收希望的种子将被运往田间。“一台机器一次能处理3080个育秧盘,一次育秧就能满足300多亩大田用苗,现在我这里正育着2200多盘秧苗。”王定太指着车间内的空盘区域说,基地目前还有100多亩的育秧产能储备,随时可根据春耕进度灵活调配。与传统育秧相比,工厂化育秧的最大优势在于“向空间要效率”——过去露天育秧需要占用大量稻田,如今在厂房内立体化育秧,同等面积下育秧量提升3倍以上,且15至17天即可育出健壮秧苗,较传统方式缩短一周左右时间。

除了服务自有农田,合作社还承担了周边乡镇1000多亩的托管育秧任务。育好的秧苗将运往墓脚、东岳司、坪村等地,为分散农户解决“育秧难、成本高”的痛点。“工厂不仅能育水稻秧,还能育油菜等叶类苗。”王定太透露,去年基地试育的100多亩油菜苗,因抗冻抗旱能力强,成活率比露天育苗提高20%,带动每亩增产50斤以上。眼下,随着设施农业技术的成熟,育秧工厂的“科技含金量”愈发凸显:车间内配备的循环式温控系统,可精准调节温湿度,早稻和再生稻育秧时,若遭遇倒春寒,热风设备能迅速将室温升至适宜温度;夏季高温时,降温设施又可避免秧苗“中暑”。此外,封闭环境还能有效隔绝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从源头上培育出抗病、抗倒伏的“健壮苗”。

“传统育秧靠天吃饭,现在育秧看‘数据’。”王定太感慨,工厂化育秧让春耕生产告别了“靠经验、凭运气”的时代。通过工厂化育秧,既可以节约人工成本,又可以提高秧苗成活率,为后续粮食增产打下坚实基础。如今,这座育秧工厂不仅是春耕的“后勤基地”,更成为周边农户观摩学习的“科技课堂”,越来越多村民主动上门了解育秧技术,期待搭上“机械化、集约化”的农业快车。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车间育秧科技管”,育秧工厂的推广应用,正让传统农业在科技赋能下跑出“加速度”,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责编:刘海

一审:付俊华

二审:黄会军

三审:杨锐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