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 感悟初心使命—— 张家界市民族中学桑植红色研学活动侧记

钟昱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4 15:03:3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24日讯(通讯员 钟昱)4 月 23 日,湖南师大附中张家界市民族中学七年级540余名师生奔赴桑植县,开启为期两天的 “少年参与乡村振兴 探索最美家乡文化”主题研学之旅。从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到亚洲第一溶洞,从千年农耕文化体验到非遗扎染技艺传承,这场融合 “历史 + 实践 + 科技” 的沉浸式研学,让革命老区成为青少年成长的 “活教材”,为桑植文旅融合注入青春动能。

清晨 8 时,桑植百年育英研学营地响起庄严的国歌声。研学导师庄严宣誓 “以史为鉴,育人为先,让红色精神浸润每个课堂。”初一年级组长、研学领队龚楚萍在致辞中强调:“桑植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是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是承载中国革命光辉记忆的红色热土。希望同学们在行走中感悟初心,在实践中锤炼品格。”

在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纪念碑前,全体师生整齐列队,向先烈敬献花篮并默哀,以 “正冠明礼” 的传统仪式致敬先烈,当《马桑树儿搭灯台》的旋律响起,全场齐声合唱,歌声穿透云层。随后,师生们重走长征路,走进贺龙纪念馆,透过布满补丁的军装、陈旧的马灯和枪支文物,重温贺龙元帅 “两把菜刀闹革命” 的传奇历程。2405班学生梁新怡凝视着展柜中布满补丁的粗布军装,眼眶湿润:“看到这些粗布纹路时,课本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突然有了温度。”

在桑植民歌寨的农耕文化长廊,一场 “穿越千年的劳作” 生动上演。学生们在《一米菜园》活动中,对划分的土地完成翻地、播种、浇水、扎篱笆等任务。他们亲手使用石磨磨制豆浆,当雪白的豆浆从石磨缝隙渗出,2403班学生向明轩忍不住尝了一口:“比奶茶更香浓,这是穿越六百年的‘中国味道’。” 在一旁的扎染课堂里,土家阿姐展示国家级非遗 “蓝靛扎染” 技艺,学生们以桑植粽叶、莲蓬为天然染材,创作 300 余件 “植物拓印帆布袋”,将非遗之美转化为可带走的文化记忆。

最具时代感的 “科技助农” 环节中,每班选派代表化身 “直播主播”,在研学导师指导下通过电商平台推介桑植白茶、粽叶等农产品。2406班学生罗文涛面对镜头熟练介绍:“桑植白茶产自北纬 30 度武陵山脉,氨基酸含量比普通绿茶高 2-3 倍,茶汤清润回甘……”让 Z 世代用年轻化语言解码老区好物,这就是文化传承的年轻化表达。 这场别开生面的实践课,既让学生掌握新媒体技能,更激发了他们对家乡产业的认同感。

夜幕降临时,营地中央的篝火跳动着金色火焰,540 名师生的欢声笑语早已溢满四周。率先登场的女声独唱如夜莺啼鸣,清亮的嗓音裹着晚风掠过人群,台下星星般的荧光棒随节奏轻轻摇晃。相邻班级的小合唱方阵依次亮相,和声如春日溪水叮咚,齐唱似初升朝阳喷薄有力,就连换场间隙也不忘比个加油的手势。当全体师生手拉手围成圆圈跳起摆手舞,跺脚声浪掀动篝火,跳跃的火光照红了每张洋溢笑意的脸庞。压轴的舞蹈串烧将气氛推向顶点 —— 身着民族服饰的姑娘旋转时扬起彩裙,男生的街舞段落燃爆全场,掌声与跺脚声此起彼伏。火光里飞扬的发丝和裙摆,恰是欢笑声中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生动交融。

次日,研学团队走进 “亚洲第一溶洞” 九天洞。地理老师用激光笔指向 19.2 米高的 “定海神针” 石笋,“它生长耗时超 19 万年,每毫米都是时间的刻度。” 学生们分组开展科学实践:用 pH 试纸检测洞壁水酸碱度,用卷尺测量石幔间距,完成《喀斯特地貌形成手册》。地理课代表吴鹏飞边记录边感慨:“课本上说‘喀斯特地貌是水与时间的艺术’,亲眼见到百万年形成的‘石花’,才真正懂了这句话的分量。”这种 “自然探秘 + 科学探究” 的模式,让地理、化学知识从书本走向实景,培养了学生跨学科思维。

返程途中,‘红色故事会’此起彼伏,学生们轮流分享两日来的感悟。 “当我亲手磨出豆浆时,突然想起纪念馆里红军吃野菜的场景,原来‘艰苦奋斗’不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态度。” “以前觉得红色研学就是‘参观 + 听讲’,没想到能在溶洞里上化学课,在直播间卖家乡茶。”“直播带货时,有网友问‘为什么要学扎染’,我回答‘因为这是我们的文化根脉’。那一刻,我为自己是桑植人感到骄傲。”

桑植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540名师生都是桑植的‘移动宣传队’。我们打造‘红色文化 + 非遗传承 + 生态科普’线路,不仅是让青少年铭记历史,更要通过多元体验培育文化自信。” 正如学校德育处主任唐国华在结营仪式上所说:“红色研学不是终点,而是理想信念培育的新起点。”暮色中的桑植县城,大街小巷的灯光次第亮起,研学大巴车窗映出学生们手绘的 “红色桑植”明信片。这些带着桑植泥土气息、沾着扎染蓝靛、听过溶洞滴水的年轻人,正将“三色桑植”的故事带向更远的地方 —— 这或许就是研学旅行的终极意义:让历史照进现实,让文明走向未来。这片土地上播下的红色种子,终将在春风化雨中茁壮成长。

责编:上官智慧

一审:上官智慧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