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喜保 郑自立 新湘评论 2025-04-23 23:32:05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科技的联系日益紧密,文化和科技融合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作为一项引领性、战略性的发展实践,文化和科技融合主要有三个实践路径,即文化科技化、科技文化化以及文化科技融合化,这揭示了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重要性及着力点,深化了我们对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规律性认识。
文化科技化:科技赋能有效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科技让优秀传统文化“焕羽新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科技能够有效拉近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距离,并激发人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故宫博物院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数字故宫”项目,让海内外观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大量文物,还能在三维空间里体验历史场景,从而更加切身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科技让革命文化“生生不息”。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传承发展好革命文化,是大势所趋和时代要求,也为新时代革命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办法。比如,东北烈士纪念馆运用数字技术打造文物多媒体互动“魔墙”屏幕,使观众可以隔空抓取自己想了解的革命文物。新科技手段的运用,大大提高了革命文化的传播利用效率,让革命文化的红色之光更加纯正鲜亮。
科技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百卉千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凝结着当代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现代科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渗透性和实效性。比如,中南大学运用各种现代信息化技术,倾力打造数字化、可视化、交互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数字化体验课堂,让价值之光照得更亮、传得更远。
科技文化化:文化引领有序推动科技创新向善向上
文化让科技创新更有正义。科技创新是一把“双刃剑”。要让科技创新为人类发展披荆斩棘,必须注重以先进文化引领科技创新,使之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近年来,我们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科技创新实践,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造就了“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天眼”巡空等一个个科创壮举,让科技创新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
文化让科技创新更具创意。文化不仅能为科技创新铸魂明向,而且能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创新智慧。科技创新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智慧作为支撑,而只有文化传播的大众化与社会化,才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支持和参与科技创新。文化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智慧,而且也为科技创新提供灵感和创意源泉。比如,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坚持以文化产品和服务创新为先导,在文化装备科技创新上屡有突破,其独创的“会跳舞的舞台”已连续多年服务央视春晚,为观众带来强烈的3D视觉冲击和舞美体验。
文化让科技创新更显温度。马克思指出:“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这也就是说,只有充满人文关怀而有温度的科技创新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强调科技创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注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科技创新发展,使得我国科技创新更显温度。比如,在我国打赢脱贫攻坚这一伟大战役中,科技扶贫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间全国科技系统累计在贫困地区建成1290个创新创业平台,建立7.7万个科技帮扶结对,选派28.98万名科技特派员,实施3.76万个各级各类科技项目,推广应用5万余项先进实用技术、新品种。
在吉首市勤丰村,湖南省科技厅驻村工作队邀请的农业专家正在开展辣椒种植技术现场培训。(刘泉江 摄)
文化科技融合化:融合效应有力催生新质生产力蓬勃动能
催生出一批新业态。文化和科技融合化发展催生出了众多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新业态,这包括音视频、数智出版、沉浸式VR游戏、网络文学以及云计算服务等。比如,近年来,湖南依托政策、内容、技术以及“广电湘军”的集聚优势,大力推进音视频产业发展,使之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湖南“出圈”产业,走出了一条富有湖湘特色的产业集聚发展之路,作为国家广电总局唯一建立部省共建机制的视听产业园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吸引来自先进计算、新型显示、智能视听、人机交互等领域,超过3500家的文创企业在此落户,这些音视频企业不仅带来了大量的人才,而且也带来了更多的投资,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强劲的动能。
探索出一批新模式。文化和科技融合化发展,极大促进了文化经济领域生产和运营模式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营销模式、商业模式。比如,近年来,在城市商业领域顺应数字技术与文化融合发展趋势,探索形成了社交电商、内容电商、体验经济、共享经济、产消一体、IP经济等以“社交+内容”为特征的新兴商业模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文化经济“内容+广告”的商业模式。在网络文化生产领域,一些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搭建平台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产中互动式链接,改变了过去传统线性的文化生产模式,开启生产者与消费者合作共赢的文化共创时代。
打造出一批新场景。文化和科技融合化发展,打造出大量具有前沿性、科技感和创造性的新场景,这包括人工智能技术支撑的智能可穿戴语音交互、虚拟偶像内容创作等场景;在线技术支撑的在线问诊、直播带货、在线课堂等场景;无人机器技术支撑的机器人快递配送、机器人引导等场景;虚拟现实技术支撑的沉浸式剧场、VR大空间体验等场景。这些新场景已成为我国文化企业、科技企业、旅游企业开展创新、引爆商业化的重要路径,在前沿技术突破、科技产业化等方面发挥出强大作用,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比如,芙蓉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了中国首个游戏实体家园“天衣别院”,在高度还原《天涯明月刀》游戏场景的基础上融入芙蓉镇土家族文化特色,吸引众多游戏玩家前来打卡体验,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