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3 16:17:5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23日讯(通讯员 邓敏)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娄底市娄星区黄泥塘中心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变身露天染坊,一年级学生化身“非遗小探秘者”,在“星课堂”策划的一年级新版教材第一单元第3课《大地的肌理》主题课中,亲历“挖泥-制浆-扎染”全流程,用沾满泥巴的小手叩响非遗传承之门。
探秘第一站:泥土里的寻宝游戏
清晨的实践基地里,孩子们在泥坑上方晃动,邓老师站在泥地里教孩子们辨认:“深褐色的泥巴藏着最古老的染色密码!”
小铲子与泥土碰撞的沙沙声里,不时迸发童言童语:“这块像饼干!”“我的泥巴有清香!”经过碎石分拣、竹筛过滤,粗粝的土块蜕变成闪着金光的细腻粉末。
创意实验室:会变魔法的泥浆
孩子们两人一组,将泥土与水按比例调和。当老师拿出食盐时,教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声。
“盐巴是让颜色乖乖待在布上的小精灵哦!”经过反复捶打,泥浆在阳光下泛着丝绸般的光泽。
非遗工坊:大地的肌理
扎染环节瞬间点燃创作热情,方巾在皮筋缠绕下变身“小兔子”“棒棒糖”。当第一块方巾浸入泥桶,浅褐纹路如水墨般晕染开来,螺旋纹与不规则斑点交织成独特的大地密码。晾晒架上随风舞动的作品,有的像黄昏的云霞,有的似斑驳的树影,每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大地艺术品。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说这一次的实践非常环保,用天然材料“零化学污染”的艺术手法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邓老师表示,未来将继续开发“听得懂、玩得转、带得走”的非遗课程,让传统文化在童心中生根发芽。那些沾着泥点的小手和灿烂笑脸,正编织着非遗传承最美妙的未来图景。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