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湘江之畔到大江南北 长沙民政职院殡仪学子用专业与温度诠释生命尊严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3 15:55:40

4月23日,随着最后一批实习学子回到校园,长沙民政职院殡仪学院为期一月的清明实习活动正式落下了帷幕。

清明时节,万物生长,当人们踏青祭扫、追思故人时,这群身着正装的年轻人正默默守护在全国各地的殡仪馆与墓园之间。在2025年清明实习季中,他们以专业技能为舟,以人文关怀为桨,在生命终点处书写着青春的答卷。

专业精神 守护生命最后尊严

实习伊始,天津感恩福座团队三天徒步记录六万余塔位,日均两万步丈量出殡仪学子的责任;浙江温州团队的学生们在实习第二天五点起床准备仪式,实习期间首次登场,大家按捺住紧张,调整好状态,静候家属的到来;新馆建成,深圳实习团队将原需三天的遗体转运工作压缩至一天完成;茂名市殡仪馆合作项目深化,校企共育人才的模式获民政部门点赞。

在深圳市殡葬服务中心骨灰寄存室,实习生全程单膝跪地,轻托家属递来的骨灰盒。这一细微动作被馆内老员工称为“无声的教科书”——膝盖触地的瞬间,是对逝者的致意,更是对生者哀思的承接。面对家属“为何选择这一行”的疑问,学生们目光澄澈:“我们尊重生命的起始与终结,愿以所学给予逝者尊严、生者慰藉。”

天津永安公墓,五万余人次的祭扫高峰中,学生们如青松般挺立。在肇庆殡仪馆,往届毕业生带领学弟学妹预演公祭仪式,从扶灵手势的角度到悼词语气的轻重,每个细节都凝结着代际传承的力量。而对生命的敬畏也培育着长沙民政职院一代代殡仪学子的风采与专业。

情感温度 在仪式中架起心桥

贺州市生态花坛葬现场,一位女儿将母亲生前培育的多肉植入泥土,轻声道:“妈妈终于能永远做她喜欢的事了。”这一幕让协助主持仪式的实习生深受触动:“殡仪服务的价值,在于为生者创造情感表达的支点。”

湘潭殡仪馆的办公桌上,一封手写信被反复传阅——“纸短情长,唯用感恩之心铭记这份情谊。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努力成长为有技术、有情怀的殡葬工作者。”读信过程中,很多人热泪盈眶。这是长沙民政职院殡仪系学生亲手写下的文字。“这群可爱的孩子,用青春温暖了我们的心。”殡仪馆负责人动情地说道。

在武汉汉口殡仪馆4月12日接运的高空坠落遗体颅骨严重变形,遗体修复师填补缺损时发现其左手中指婚戒深嵌。本应剪断的金属戒圈,经两小时浸泡完整剥离。当家属颤抖着捧起戒指时,冰冷的操作规范在泪水中淬炼出人性温度。

在温州集体树葬活动中,学生们布置的素菊与风铃,让文明祭扫的春风拂过每个角落。活动结束时,满地菊瓣被特意保留。学生们说:“凋零的花也是生命仪式的一部分,我们要做的不是抹去痕迹,而是让每一段告别都留下温度。”一位参与生态葬的家属含泪说道。“看到这些年轻人眼里的光,我感觉自己的亲人得到了温暖的呵护。”

百折不挠 在淬炼中锻造心性

并非所有同学的实习都一帆风顺,有的同学被烫伤仍坚守贡品准备岗位,也有学子在手指割伤后坚持指导家属书写牌位,他们在家属看不到的地方坚持着、努力着。这些隐匿于祭扫高峰背后的细节,恰似殡葬行业最沉重的注脚。正如天津实习团队的学生在总结会上所言:“我们哭过累过,但从未后悔。”殡葬行业的重量,或许正在于它不容丝毫轻慢。

这种将疼痛转化为磨炼的教育,在殡仪学子的清明实习中无处不在。在广西贺州市殡葬管理处,生态葬推广初期遭遇家属质疑“不立碑就是不孝”,实习生用家族墓园变迁图耐心解说,直到家属含泪接受;在深圳殡仪馆,民院学子们手持记录册,小心翼翼地核对编号、日期,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量,他们加油打气,分工协作,在一次次的弯腰和起身中,感受着生命的厚重与无常。

每年清明时节如期而至的行业实践,对长沙民政职院的殡仪学子而言,既是专业技能的淬炼,更是心性与信仰的成人礼。当他们在隐秘角落默默承受疼痛与误解时,那些被泪水浸润的瞬间,终将化作支撑行业未来的钢铁脊梁。在工作实践中,殡仪学子们学会“百折不挠如阳光”的信念直面挑战,用指尖的温度焐热冰冷的规程,将专业技能淬炼成生命叙事的注脚。

载誉而归 广获实习单位点赞

春雨洗尘去,学子载誉归。当最后一支实习队伍返回校园,长沙民政职院殡仪学院的荣誉墙上已缀满星光——10余家殡葬企业发来的感谢信如雪片纷至,锦旗上“青春卫士”“生命摆渡人”等烫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深圳殡仪馆寄来的信件里还夹着家属手折的纸鹤,天津公墓的锦旗上沾着未干的晨露,这些跨越千里的认可,记录着学子们单膝跪地托举骨灰的虔诚、通宵核对档案的专注、用翠绿植物治愈丧亲之痛的巧思。最动人的是梧州松鹤园馆28年来收到实习生赠予的首面锦旗时,老馆长在电话里哽咽:“这些孩子让行业看到了希望。”此刻,实训楼前的樱花正落在学生们的实习笔记上,与那些来自殡仪馆的感谢信一起,构成了这个春天最特别的实习典礼。

(单宁夏)

责编:张芷瑜

一审:张芷瑜

二审:甄荣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