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3 10:37:13
文|李青平
涟源的夜,是被月光浸透的诗行,是缀满星辰的梦。
八十余年前,钱钟书先生在此执教于国立师范大学,于一方小小的天地间,构筑起那座令世人叹服的“围城”。
时光悠悠流转,当年先生笔下的围城故事,与涟源的月光星辰,早已交织成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哲思的画卷。
钱钟书先生来到涟源时,正值战乱年代。彼时的涟源,对于漂泊的他而言,或许就是一座“围城”。这里虽远离了战火的喧嚣中心,却也因地域的相对封闭和陌生,给初来乍到的他带来了诸多不适。狭窄的街巷、陌生的方言,以及战时物资的匮乏,都如同有形无形的壁垒,将他与理想中的生活隔开。然而,也正是在这座看似困住他的“围城”里,钱钟书先生找到了创作的灵感源泉。
夜幕降临,涟源的月光轻轻洒在青石板路上,为这座小城披上一层朦胧的纱衣。月光穿过老式木窗,照进先生伏案写作的房间,在稿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先生坐在桌前,借着这柔和的月光,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性的洞察,一一倾注于笔端。他或许会想到自己与杨绛先生分隔两地的牵挂,那思念如同月光,温柔而绵长,萦绕心间;他或许会思索着身边来来往往的人们,在这动荡年代里的挣扎与无奈,恰似被困在围城中的众生,渴望着突围,却又在不经意间陷入新的困境。
星辰在夜空中闪烁,宛如镶嵌在黑幕上的宝石。它们俯瞰着涟源这座小城,也见证着先生创作的每一个日夜。每当先生写作疲惫时,他或许会抬起头,望向窗外的星辰。那浩瀚的星空,让他的思绪超越了眼前的“围城”,飞向更广阔的天地。他在书中描绘的方鸿渐、孙柔嘉等人物,何尝不是在各自的人生围城中徘徊、挣扎?而这些人物的命运,就如同夜空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却又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折射出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涟源的月光与星辰,不仅是先生创作时的陪伴,更融入了《围城》的字里行间。书中对生活场景的细腻描写,对人物心理的深刻剖析,都带着涟源这座小城的独特韵味。那市井中的烟火气,那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纠葛,仿佛都能在涟源的月光星辰下找到影子。
如今,当我们翻开《围城》,依然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魅力。而涟源这座小城,也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蜕变,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涟源通过“走出去”“引回来”的策略,搭建起涟商数据库、高层次人才库,全力推进企业、人才“回涟”,项目“回涟”,为这座城市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曾经制约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如今在不断被打破,新的机遇与活力不断涌现,恰似挣脱了旧有的“围城”束缚,向着更加广阔的天地迈进。
与此同时,以“围城”为主题的“围城·时光里”项目在涟源落地生根。这个总投资五个亿,占地六十亩的规模浩大工程,提取了《围城》中关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等普世性元素,以复古摩登文化彰显经典重现、时空穿越的表现形式,打造出一个有主题、有灵魂的沉浸式体验文商旅空间。它采用海派风情的建筑风格,为涟源塑造了全新的城市建筑群、城市界面和城市天际线。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沉浸式感受《围城》文化,品味经典文学与现代商业、旅游融合的独特魅力,实现了从书中世界到现实场景的奇妙穿越 ,让这座与《围城》渊源颇深的城市,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涟源,这座因《围城》而被赋予独特文化内涵的城市,正以全新的姿态拥抱未来。
月光依旧,星辰依然,它们默默诉说着当年的故事,也见证着涟源如今的蓬勃发展。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涟源不仅传承着钱钟书先生留下的文学瑰宝,更将其蕴含的智慧与精神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不断探寻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勇前行,持续书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辉煌篇章,也为我们展现出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文化与发展深度融合的壮丽画卷。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