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刚柔并济”执法改革,营商环境“法治升温”

吴楠岚 徐艳君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2 21:14:0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吴楠岚  徐艳君

近年来,慈利县聚焦执法监管的“刚性约束”与“柔性服务”,探索出“全链条监督提效能、首违不罚促发展、多元共治优环境”的行政执法新模式,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刚性监管筑牢法治防线全链条监督打造执法“阳光工程”

慈利县将执法规范化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工程,构建起“事前审核 + 事中监督 + 事后评查”的全链条监督体系,为执法工作筑牢“法治防线”。

在事前环节,慈利县创新建立行政执法合法性审查“双百机制”,2024 年对 66 份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执法决定开展合法性审查,提出法律意见 76 条,审查率、备案率均达 100%。通过动态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并公示时效标识,从源头杜绝“过期文件”“模糊执法”问题,确保执法依据合法有效。

事中监督方面,慈利县推动执法过程“全程留痕”,全县一类执法部门全面实施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细化音像记录操作规范。依托行政执法与监督一体化平台,实现执法信息实时共享、异常数据预警提示,非现场执法设备规范整改率达 100%,让执法过程在阳光下运行。

事后评查环节,慈利县创新“伴随式”执法监督机制,对涉企检查、处罚等关键环节开展嵌入式监督。2024 年参与市级案卷评查的 30 本案卷中,23 本获评优秀,优秀率 76.7%,居全市首位。通过“一案一反馈”机制,倒逼执法质量提升,让每一次执法都经得起检验。

柔性执法传递法治温度“首违不罚”为企业注入发展活力

慈利县以“首违不罚”为突破口,推动行政执法从“重管理”向“优服务”转型,让法治化营商环境更有温度。

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全县 22 家执法单位制定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三张清单”,明确涉企执法裁量基准。2024 年办理“首违不罚”案件 28259 件,免罚、轻罚金额 761 万元,惠及企业超 2000 家。某企业因首次轻微违规免于处罚后主动整改,年产值逆势增长 15%,真正实现了“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个性化服务方面,慈利县建立涉企执法“事前辅导”机制,开展“执法体检进企业”活动,指导企业整改隐患问题 1300 余项。针对物流、餐饮等行业开展专项执法培训,帮助企业规避高频违规风险点,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协同化调解方面,慈利县完善涉企行政复议快速通道,2024 年办理涉企复议案件 5 件,通过纠错 2 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超 55 万元。某公司因行政处罚争议申请复议,经调解后达成和解协议,项目顺利复工,有效化解了行政争议,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刚柔并济凝聚法治合力多元共治构建营商环境“新生态

慈利县打破“政府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构建起执法部门、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协同共治的新格局,为营商环境优化凝聚强大合力。

在基层赋权方面,慈利县在阳和土家族乡、岩泊渡镇试点乡镇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编制执法事项清单 52 项,统一执法文书范本,培训基层执法人员 300 余人次。乡镇自主办理涉农执法案件效率提升 40%,群众满意度达 95%,有效提升了基层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

社会监督方面,慈利县选聘人大代表、企业家代表等 30 人担任行政执法监督员,参与执法检查、案卷评查等监督活动 50 余次。开通执法监督专线,建立投诉“受理 - 核查 - 反馈”24 小时响应机制,2024 年办结群众投诉建议 89 件,办结率 100%,让社会力量成为执法监督的重要参与者,增强了执法公信力。

纪法协同方面,慈利县创新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联动机制,建立问题线索双向移交、整改闭环管理流程。针对执法不规范问题开展专项督察,约谈责任人 12 名,推动整改问题 47 项,实现“查处一案、规范一片”,以强有力的监督保障执法规范运行。      

慈利县通过“刚柔并济”的执法监管,不仅以刚性制度筑牢公平正义的防线,更以柔性服务传递法治温度,实现了执法效能与营商环境的“双提升”。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市场主体营造了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更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法治动能。

未来,慈利县将持续深化行政执法改革,以法治之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法治政府建设贡献更多“慈利经验”。

责编:上官智慧

一审:上官智慧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