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2 18:44:08
4月21日上午,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承办,湖南省书法家协会、首都师范大学学术支持的“大哉乾元——刘守安教授书写《周易·易传》经典文辞作品展”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开幕。本次作品展是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书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守安教授“中国书写文化”研究与教学课题的成果展示,展出作品百余幅。刘守安教授以雅正的字体书写中国古代经典文辞,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书写文化”理念。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书写作品展主题“大哉乾元”。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彭晓辉,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传媒大学书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守安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党委书记王甦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书协主席鄢褔初,湖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倪文华,湖南美术出版社社长黄啸、副社长柳刚永,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书记师怡爽,明德集团董事长刘德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苏美华,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胡紫桂,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吴萍,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南大学教授王希俊,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益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石印文,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伍剑,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崔向君,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南大学教授罗红胜,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江波,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向彬,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长沙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黄晖,湖南省书协主席团委员梁理、谢超,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正庚,湖南省文化馆副馆长、艺术中国主编曹隽平,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师范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与书法学专业学科带头人与师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领导与书法学专业师生等300余位嘉宾参加了开幕式。刘德明主持开幕式。
彭晓辉副校长在致辞中向展览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高度赞扬刘守安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书写文化的研究与探索。他表示,此次展览以书法书写经典,诠释文化基因。湖南第一师范美术与设计学院书法学系坚持将书法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程体系,培育新时代文化传承者。他强调,这场展览在学校举办,是百年师范与千年经典的跨时空对话,期待通过展览进一步擦亮“红色一师”品牌,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贡献一师力量。
鄢福初在发言中指出,刘守安是一位向传统经典文化致敬的书家。他以学者的视野,从文化角度深刻剖析中国书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其理论和学术成果在全国极具影响力。此次展览更是别开生面、意义深远。鄢福初提到,中国儒家思想发源于山东,“志于道,据于德”,当下中国书法未来趋向多元,但我们更需要重视文化传承,其中蕴含着几千年来的精神与学脉。《周易》作为中华民族治学的根本,启示我们应关注更为深远和根本的文化,去探寻书法的本体。举办这样的展览,能够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让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多一份敬畏之心,当代人更应以此为契机,为历史与未来作出贡献,这远远超越了一个普通书法展览的意义。最后,鄢福初衷心祝愿此次展览圆满成功。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师怡爽书记首先向刘守安教授表示热烈祝贺,指出刘守安教授执教首都师范大学18年,担任书研所副所长、书研院院长近10年,为学校书法学科建设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深受师生敬重,代表现任党政班子致以崇高敬意。师怡爽阐释“大哉乾元”所蕴含的中华文明哲思与精神品格,称赞刘守安教授以笔墨为媒介,将《周易•易传》智慧凝于宣纸,实现经典文辞与书法艺术的交融,肯定其对中华千年文明的深情探寻与对传统精神的创新诠释。最后,师怡爽强调汉字书写的文化意义,介绍首都师范大学书法学科40年办学理念与育人成果,并表示将与兄弟高校携手,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同时祝愿展览圆满成功、刘守安教授艺术长青。
黄啸在发言中向刘守安表达祝贺。他指出,刘守安始终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这种治学精神也深深融入其书法创作之中,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充盈着独特的文人气韵,尽显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 。刘守安在答谢辞中,首先对第一师范及各位领导致以诚挚感谢。他重视汉字书写的文化性、语言性、实用性,同时又重视汉字书写文本的审美性。他强调秉承文化理念,指出书法不应仅视为文化传承或纯艺术,更应聚焦于书写文化,从汉字书写本源出发,不忘书写初心。
随后,举行“大哉乾元”刘守安教授书写《周易·易传》经典文辞作品展研讨会。研讨会围绕新文科背景下书法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从传统经典与书写文化、书法学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两大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在传统经典与书写文化方面,众人高度评价刘守安教授的作品。其以中锋用笔为主,作品兼具清俊、文雅、沉厚之气,体现书家人品与书法的统一 。
对于书法学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专家们提出诸多思考。当前书法存在过度追求技法、展览化、视觉化,忽视文本意义的现象,而刘教授的展览为书法界带来启示,强调应坚持文本价值。在学科建设上,书法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如中小学书法教育推广困难、高校书法专业学生出路不明、博士培养方向争议大等。专家们认为,书法不应仅被视为纯艺术,应回归书写本质,注重文化内涵,加强书法文化研究,探索符合学科发展规律的建设路径,推动书法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与道德理念 ,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周易》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最为古老的典籍,被视为中国哲学和文化的源头活水,其深邃的思想历经千年依然熠熠生辉。刘守安教授潜心钻研《周易·易传》,精心挑选出最具哲理性、启发性且贴合当代时代精神的经典文辞,以雅正的字体写成不同幅式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呈现,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传播,体现了“书写文化”的基本理念,让观者在品味书法之美的同时,也能领悟经典文辞传递的智慧。
在高校教育领域,书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样备受重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书法学系坚持以“文心书道”为育人理念,致力于培育新时代文化传承者,构建起“经典临创+文化研究”并重的培养模式,扎根湖湘地域书法文化研究,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责编:熊追
一审:熊追
二审:甄荣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