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一个工业传奇的多重交响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4 21:28:10

黄清卫

著名的戍边英雄陈祥榕烈士有一句经典之语:“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初读这句话,瞬间就会点燃每一名中华儿女拳拳爱国之心。而如果将这句话用在新编歌剧《我有一个梦想》中一心只为强国梦,一心只为造出世界顶流机车的总工程师林驰南身上,则更是恰如其分。

由著名编剧盛和煜执笔,著名导演艺术家黄定山执导,著名歌唱演员王丽达、王泽南、杨小勇、林姿娴等倾情献唱的,湖南株洲本土歌剧《我有一个梦想》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如果拿这部歌剧与湖南株洲本土的另外一部歌剧《英.雄》相比,二者的艺术水准可谓是不分伯仲。《英·雄》自有英雄时代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我有一个梦想》自有如林驰南、程冲、林江雪们当代机车人敢闯、敢干、敢当、敢创、敢为天下先的一往无前,而为了实现这个“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梦想,他(她)们传承和发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火车头”精神,并以这种精神为支撑,为“我有一个梦想”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人才基础。

纵观全剧,可圈可点之处甚多,尤其是以下几处,彰显该剧创作、演出、舞台背景制作等团队的苦心孤诣。

一是“爱”字为主导。

全剧以“爱”字为主导,是为这部歌剧的灵魂。无论是总工程师林驰南、大工匠程冲以及其他工人代表,还是新生代工匠代表的林江雪们,他(她)们倾其一生的“爱”,就是将自己的毕生奉献给世界顶流机车的研发制造事业。倘若没有了这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支柱,恐怕我国现代化顶楼机车走向世界这个梦想的实现,也许还要等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为此,怀揣少年机车梦的林驰南在20世纪60年代中叶,在被前苏联“卡脖子”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依靠自身过硬的本领,让生产车间停产的机器声轰隆隆四起,这起死回生的一挤“良药”,使得工人们的自信心倍增,这一点从机器瘫痪到正常运转,再到工人们欢呼雀跃之声可见一斑,而这一“爱”字,体现的是工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爱。              

有国才有家,家国情怀、家国之爱,当然是在有国才有家这个前提下实现的,林驰南与江美丽的爱情故事,就是如此。在那段难忘的历史岁月中,林驰南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工厂停产,工人解散,他的研究被迫中断,而且他研究机车的成果也被毁于一旦。接踵而来的打击,让他迷茫、无助、困顿、难受、无所适从……身处逆境之中,是暗恋和仰慕他已久的医生江美丽,给他暗淡无光的生活带来无比巨大的温暖与希望。江美丽用女性独有的细腻和爱心呵护着身处逆境之中的林驰南,她收集和保护着林驰南似为生命的图纸,她精心熬制鱼汤满足林驰南寡淡的味蕾……从此以后,两颗年轻的心碰撞出爱情的火花,这也为日后林驰南放手大胆地研制现代化顶流机车埋下诸多伏笔,从而也体现了“夫唱妇随”,“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等大国婚恋文化的深刻内涵。

当然,有爱情,自然就有亲情,这是亘古不变真情世界里的定律。林驰南与江美丽爱情的结晶就是林江雪。林江雪,一个从小就患有心肌炎的美丽天使,然而,看似身体羸弱的她,却有着无所畏惧,无比强大的决心。她不仅仅坚定的女承父业,而且在得知父亲要带领团队去青藏高原试车“复兴号”时,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何?因为她有心肌炎的病根,但是为了陪伴在年迈父亲的身边,为了延续父亲少年时的机车制造梦,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偷”上试车基地,为此,差点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其实,据此来说,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父女爱,这是父女爱的双向奔赴,这是对大国机车制造事业的深爱。

有爱情,有父女爱,自然也就有伟大的母爱。当病魔无情地折磨女儿林江雪时,身为母亲的江美丽那种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的痛心疾首之状,自然而然地就表现为痛苦、焦灼、期盼……她恨自己无能为力,她埋怨林驰南微薄的工资,她生怕失去自己似为掌上明珠的女儿……此时此刻,她在寻找挽救女儿生命的那根稻草,而这根稻草就是林驰南的工友朱大勇。朱大勇是停薪留职下海的弄潮儿,他致富后并没有忘记从前一起工作的工友们,此番回家准备带工友们去他的公司发财,这些工友中就有江美丽的三口之家,因为朱大勇答应帮林江雪治病,为了能医治好自己的女儿,林江雪决定全家奔赴广东。

为了救治患病的女儿,被逼无奈准备同去广东的林驰南,千万个不舍得放弃自己未竟的事业,最终,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留下来。这看似无情地选择,让他同妻女从此分隔两地,同时也让林驰南对事业执着的爱和江美丽对女儿的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种爱的矛盾体的争斗,才是生活中精彩纷呈爱的各种表现形式,所以,也就不能对这多样性的爱孰是孰非去评头论足。若干年后,格桑花开季,林驰南一家三口以另外一种方式大团圆于青藏高原,这就是对人间烟火亲情至爱的最好诠释。

二是弹片的时光主线。

一枚敌机轰炸时残留的炸弹弹片,让全剧的时光记忆被串联起来。英姿勃发的少年林驰南和程冲两人在郊外寻觅未来之路,忽遇敌机对我重要目标进行轰炸,待轰炸过后,两位少年完好无损的屹立于油菜花海的旷野之中,林驰南捡到了一枚尚有余温的炸弹弹片,就是这枚炸弹弹片,激发了少年林驰南内心深处澎湃激荡的机车梦。如果说此后林驰南几十年如一日怀揣着这枚弹片,那么也就是说他胸中装着洗刷中华民族耻辱的宏大理想与信念。就是这一枚弹片,让毕生为机车制造奋斗的林驰南“卧薪尝胆”,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所以,每当林驰南遇到难解的瓶颈之题时,这枚弹片就是打开他心门的金钥匙,从而让一切困难和“拦路虎”在他面前瞬间土崩瓦解。

这枚看似不起眼的弹片在剧中不同的场景中有数次出现,第一次是机车生产车间停工停产时,林驰南运用所学知识和图纸解决了机器不能正常运转的问题,工人们就一致推选他为机车制造的领头人,但是青年林驰南有所顾虑和担心,所以他不敢临危受命,故而他婉拒了大家的一番好意。然而,当好兄弟程冲拿出弹片递给他时,他胸中那股“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猛劲又上心头,于是他欣然接受了众工友们的盛情相邀。

弹片第二次出现的场景,是为了给女儿治病准备去广东的前夜,林驰南带着矛盾的心情来到生产车间,他依依不舍地摸摸这台机器,摸摸那台机器。这时与其说是抚摸冰冷的机器,倒不如说是一位父亲在抚摸自己的“孩子”,他难舍这帮与他朝夕相处的“孩子”,而这些“孩子”生产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是他实现梦想的必备条件,这些“孩子”就如同他的宝贝女儿一样,他谁都不能舍弃!此时此刻他的心境可谓是五味杂陈,他迷茫、他彷徨、他不知何去何从……然而,当那一枚弹片从他怀中应声落地,那清脆的声音让他的心境豁然开朗,他瞬间就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

然而,下定留下来的决心,他就不得不重重的伤害着自己的爱人和孩子,所以第二天的离别他不敢面对自己的爱人和孩子。他羞愧无比地躲在暗处,当离别的铃声响起,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冲向他深爱的人。他将这枚弹片赠送给女儿,让女儿在外有所念想,这枚弹片此刻凝聚了依依不舍的父爱,它不再是冷冰无情,它将欲罢不能的父爱无声传递给女儿,让父女情深在弹片中升温与升华。

林江雪大学毕业,与有着崇高理想的同龄人奔赴顶流机车制造的战场,她多年后与父亲的见面,就是将一直带在身边的这枚弹片交还给父亲。而这样两代人的交接,其实就是使命的交接、就是生生不息传承的交接、就是一代代机车人为梦想奋斗的交接……这样的交接,在油菜花儿海海的季节,在格桑花开满高原的季节,终究让梦想变为现实。复兴号机车高速驰过,就是这枚弹片衍生而出的,汩汩无穷无尽爱的力量!

三是唱词的朴实无华。

唱词是情感的传递,是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的最好注解。著名歌唱家王丽达的音色不减当年,她饰演的江美丽在婉转悠扬、宛若百灵鸟的歌声中将自己对丈夫林驰南的爱,对女儿林江雪的爱都演绎得无可挑剔。诸如她情窦初开时的唱词:“……我的爱人,啊,难道这就是爱情?难道这就是爱情?”短短几句,就将她对林驰南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剧中那种天生伟大母爱的本能体现,就是在爱女林江雪身患心肌炎疼痛难忍之时,江美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想拼尽全力去救治自己的女儿,但恨自己无能为力,因为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更何况自己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但是这种不能替代的母爱光芒就是通过朴实无华的唱词所表现出来,如:“小雪生在小雪天,医院诊断心肌炎,多年吃药不见好,出门求医又缺钱……”这类似的唱词在林驰南与女儿不畏艰难上高原试车时,江美丽顶风冒雪探望自己的爱人和爱女时,她的句句演唱更是让人潸然泪下,在此,不再过多的一一赘述。

当然,总工程师林驰南的唱词在全剧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全剧有三处少年林驰南所演唱的唱词,可谓是在全剧起到了画龙点睛、前后对应的妙用。少年林驰南在敌机轰炸过后唱道:“田野金黄,油菜花香,我有一个梦想,我也要造火车,在家乡的土地上,厂房高高,铁轨长长,我有一个梦想,我也要造火车,奔向美丽的远方,美丽的远方。”这段唱词所折射出来的是一位少年的宏大志向,“自古英雄出少年”由此可见 。女儿林江雪病情严重,此刻经历中年危机的林驰南正徘徊在十字路口,他要在南上广东为女儿治病,还是留下来实现儿时的梦想这两者之间必须做出选择。在这即将改变命运的关头,他与年少的自己穿越时空相遇,年少的林驰南依然唱着这首耳熟能详的歌谣,当中年林驰南听着这首心中的梦想歌谣,他终于与当下的自己和解,他二话不说选择了留下。虽然他“自私”的将痛苦留给他深爱的两个女人,在家事与国事之间,他“背弃”了家事,而忠诚于国事,这其实就是一名大国工匠的大爱!

复兴号机车在青藏高原格桑花开之际试车成功,那种成功的喜悦让老年林驰南和科研团队的将士们喜上眉梢,他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唱起这首《我有一个梦想》。此时此刻,这个梦想已经不再是梦想,它已经变为现实,它让复兴号插上飞越天堑的翅膀,它让国人扬眉吐气,它让过去、现在、未来卡着我们脖子的人和事通通成为过往云烟。

四是舞台背景光影变换。

这场歌剧舞台背景的光影变换非常冲击观众的视觉,且不说“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的巧妙搭配,就说诸多株洲工业元素的景观被以大手笔,大写实的手法搬上舞台,实属让观众大开眼界,让现场观众连连惊呼:“我的天,这是真的吗?”,而有了这一声声惊叹,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这部歌剧舞台背景制作团队的良苦用心。

舞台上 LED背屏与投影技术的巧妙结合,构筑了一个个不同年代,不同视觉,而且是流动着的场景。这样的场景,不仅仅让每一名演员的表演符合当时的情境,而且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在舞台的光影变换中找寻不同时代的印记。

如20世纪六十年代中叶,舞台背景就是以黑白两色为主基调。冰冷的机器,冰冷的厂房,面露愁容的工人等等,这样的冷色处理,就把当时前苏联撤走专家后,留给我们一个个愁煞人,难于收拾的“烂摊子”景象呈现在观众眼前。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改革春风吹满神州大地,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然不再僵固,各类思潮蓬勃起伏,舞台背景的色彩自然而然也就呈现出色彩缤纷之状。而舞台上七彩色的应景变换,就是剧中人物思想在飞速地千变万化,在此,也不再一一列举。

小舞台、大智慧,“韶山号”机车、“希望之星”机车、“复兴号”机车这三组庞然大物,一一在小舞台上闪亮登场,这样的高调亮相,彰显了舞台背景制作团队的大智慧。“韶山号”机车的研制成功,工人们载歌载舞,把崭新的机车淹没在一片红色的海洋之中。而“希望之星“与”复兴号”机车的试车分外艰辛和危险,因为机车时速不停在变化,试车时各种突发的不确定因素势必也在增大 。那么,如何将这相关的速度与危险呈现在舞台上呢?舞台上道具频繁移动、灯光颜色交替变换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让观众的感官与视觉随道具、随灯光、随演员的表演入戏,由此达到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的同频共振。

欣赏完这部歌剧,笔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细细思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各行各业亦是如此。株洲这座俗称“火车拖来的城市”,它以机车而兴,又以机车而盛,这部《我有一个梦想》的歌剧,就是对一代代机车研制人最好的致敬!当然,全剧虽有这样或那样的瑕疵,诸如唱词的韵律还需打磨,唱词的底蕴厚度也需精雕细琢等,但瑕不掩瑜才是对这部剧最好的褒奖。

大国机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成为大国重器。几代机车人这一路走来,正应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今在高原乘坐复兴号去看格桑花开,正是圆梦一个工业传奇的多重交响!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