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倩:数字赋能,匠心育人,创新探索职教发展

  科教新报   2025-04-22 16:35:51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熊夏洁

职业教育的真正魅力,在于为每一个学生搭建通往梦想的阶梯。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谭倩,十余年来深耕职教一线,在数字化设计与增材制造领域不断探索与创新,始终以数字技术为助力,以匠心育人为本,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在产教融合的蓝海中,她乘风破浪,用执着与热爱诠释着新时代职业教育人的责任与担当——“以技铸魂、以心育才”。

深耕专业:紧跟技术潮流,开创职教新局

面对数字化技术与增材制造领域的飞速发展,谭倩敏锐地捕捉到行业的脉搏,意识到职业教育必须与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未来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她清楚地知道,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紧跟行业潮流,才能让学生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更好地展示自我,追寻梦想。

为了适应这一挑战,谭倩带领团队在数字化设计与增材制造领域深耕细作,以“对接产业前沿、培育数字工匠”为目标,创新打造出“技术赋能、产教融合”的育人体系。她常说:“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核心,在于贯通‘创意萌发——技术落地——产业转化’的全生命周期。”谭倩深知,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产业快速升级的需求,因此,她主动走访行业龙头企业,将增材制造、逆向工程等前沿技术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创建了工业设计、快速成型、逆向工程等三大核心实训室,打造了从“创意建模——数据处理——3D打印——产品优化”这一全流程实践教学的场景。通过这种教学创新,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数字化设计的理论知识,更能在校内完成从数字模型设计到实体产品制造的全过程,真正实现“课堂即车间、作业即作品”。

在谭倩的推动下,学校专业建设硕果累累:她主持了教育部“沈阳品索增材制造就业实习基地”项目,向企业输送了大量“精建模、懂工艺、会创新”的复合型人才;牵头建设了省级“楚怡”名师工作室、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促使教学资源覆盖多所职业院校。近5年来,谭倩带领的团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得30余项奖项,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4%,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7%。

以研促教:数据驱动创新,科研反哺实践

谭倩认为,科研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科研是教学的引擎,而教学则是科研的沃土。她以“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促进科研”的理念,积极推动数字化技术研究与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在她指导下,团队构建起“数据采集——学情分析——精准施教”的闭环教学模式,实现了传统教学向数字化创新转型的跨越。

在科研方面,谭倩主持和参与了市级以上课题20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1篇被SCI收录,并获得了28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6项软件著作权。凭借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出色表现,她先后获得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二等奖、湖南省信息化教学设计一等奖等奖项。

初心如磐:坚守教育使命,引领职教改革

从“双师型”骨干教师到“湖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从“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到省级“楚怡”名师工作室负责人,谭倩的职教之路一直在创新与奋斗中前行。18载光阴,她始终坚守“培养适应产业升级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教育使命,在教学改革、科研创新与产教融合的实践中勇敢担当,走在了职教改革的最前沿。

谭倩常说:“我始终相信,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会操作机器的人’,更要培育‘能驾驭技术、引领创新的大国工匠。’” 在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她以不变的初心与持续的探索,诠释着新时代职教人的使命担当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字化与增材制造的浪潮中找准坐标,用技能成就精彩人生。

谭倩用匠心和情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高素质技能的技术人才,也为职教改革与创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她相信,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技能的课堂,更是学生实现自我、成就未来的舞台。未来,她将继续以“双师型”教师的身份,在数字化设计与增材制造的赛道上引领创新,帮助更多学生通过一技之长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这正是新时代职教人对“技能强国”最朴素的坚守与告白。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陈暑艳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