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16:45:54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熊泊宇 通讯员 邓蔚豪
午后的阳光从双凤山的绿荫间渗出,撞在舒家塘军事古堡坚不可摧的城墙上,照得斑驳的古城墙熠熠生辉、纵横的石板道井井有条、潺潺的护城河波光粼粼。
这座位于湘西洲凤凰县阿拉营镇舒家塘村的“军事古堡群”地处湘黔要冲,自古便是兵家必争地。如今,更是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全国第一批传统古村落。
“让古村落‘火’起来,让火起不来。”据阿拉营镇副镇长滕昱鑫介绍,近年来,舒家塘村通过古代防火智慧与现代防火技术的完美结合,唱出了古村消防安全的旧韵新声。
古今延续 旧韵新声护文脉
来到舒家塘村村头,一口古井仍涌着清泉。
古井边是3个水塘,分别用于饮水、洗菜、洗衣物等,顺着溪流往前,仍是水塘。村支书杨勇告诉我们,旧时,这一线曾是一条护城河,沿着双凤山将舒家塘古堡包围。如今,这道曾用于城池防御的第一防线被切割成13个水塘,服务于村民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承担着消防水池的功能。
消防宣传员在生活水池边为村民讲解消防安全知识。通讯员供图
“古人建造城池,一般都会挖设护城河,即所谓‘金城汤池’,甚至村落都会挖设小型的护城河。”杨勇说,护城河的宽度与深度能阻隔火势蔓延,尤其在舒家塘这种木质建筑密集的村落中,有效起到了物理隔离作用。
除了利用自然水系构建的消防网络,一口口“大缸”在舒家塘村同样随处可见。
“我们管它叫‘太平缸’。”杨勇介绍,这种大缸蓄水,水池作为外部水源补充的“内外结合”布局,既满足了日常用水,又为火灾提供了应急储备。
如果水池环绕、水缸遍地是古人防火智慧的体现,那新建的消火栓、全村覆盖的电改就是对古人防火智慧的延续。“安全的很,现在村里到处都有喷水的管子,消防员还专门给这些管子建了木屋子。”村里的老人由衷说到。
村中老人为我们介绍村里的“木屋子”。通讯员供图
漫步村中,青石小道旁一个个“木屋子”引人注目,打开“屋门”就可以看到老人口中喷水的管子。这是建在村里的消防栓,因为经常看到消防队利用它开展演练,老人称之为“喷水的管子”。
此外,凤凰县消防救援大队还在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下,为村志愿消防队配备了手抬式机动泵、水枪水带、灭火器等消防器材60余件(套),对全村房屋进行电气线路穿管改造、安装无线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72个,用一项项现代手段驰而不息地提升着古村防火指数。
科技赋能 古建穿上“防火衣”
沿着水塘继续往前,就到了舒家塘古堡的东门。古堡周围由构筑恢宏的古城墙环绕,呈圆形,现存城墙普遍高4-6米,墙体由取材自当地的石块竖垒砌成,偶有横砌,形成犬牙交错之势。虽经数百年风雨侵蚀,依然坚固如初。
具有封火墙作用的舒家塘村古城堡。通讯员供图
“这样的空间不仅冬暖夏凉,还能起到封火墙的作用。”杨勇坦言,村中民居多为木质结构,一旦发生火灾,密集成片的建筑物势必造成“火烧连营”。为了应对这样的火灾威胁,前人用整块青石条架成石库门,青片石砌成封火墙,构成隔离火灾的人工屏障。
与高耸林立的古堡形成鲜明对比,古堡脚下蹲坐着一个仅仅十余平方米的水泥砖房,正是这看似不起眼的小屋,承担起全村火灾监测与预警的重要职责。
走进小屋,监测平台电子屏幕上闪烁着的各种数据格外引人注目。报警类型、报警时间、具体位置……各类火灾预警信息非常详细。
舒家塘村配备的智慧消防监测平台。通讯员供图
“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我们引进了智慧消防监测平台,舒家塘村的重点建筑、民居都安装了烟感报警器,用于精准监控,哪一户发生疑似火情,信息会立即反馈到我们监控中心。”阿拉营镇副镇长滕昱鑫介绍,村中一旦出现火灾风险,智能消防系统能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并显示火灾风险所在位置,24小时轮班在岗的值班人员接到警情后会第一时间与村志愿消防队成员联系,赶赴现场核实报警情况。
“舒家塘也是目前全省唯一一个配备了智能预警设备的古村落。”滕昱鑫告诉我们,自2019年平台运行以来,已接收火警预警1400余起,并成功处置了21起真实火警。而他口中那支8人组成的村志愿消防队,队员年龄不同,从20多岁到58岁;职业不同,有农民、护林员、村干部……相同的是,他们都怀着一颗守护家乡平安的心。
“志愿消防队就是以前的防火打更队!”滕昱鑫说,新中国成立以来,舒家塘村从未发生过较大影响的火灾事故。历史文化遗产能够保持完好的原貌,与一代代打更队员的努力和汗水分不开。如今,在凤凰县消防救援大队的助力帮扶下,这支古老的队伍焕发了新颜色。
与时俱进 旧日队伍换新颜
今年58岁的杨文平,从事村防火工作已有15年。
“我们这儿的种植户会通过焚烧秸秆改善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火灾隐患也随之而来。志愿消防队成立前,村里要求我们巡逻打更,但效果并不好。”杨文平说,了解到这一风险隐患后,凤凰县消防救援大队在对村干部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时提出针对性建议,指导村部建立秸秆焚烧报批制度,村民有焚烧需求,需提前一天报备获批方可焚烧。通过有效减少焚烧频率,提前知晓焚烧区域,山火风险大大降低,队员们的防火压力也轻了不少。
凤凰县消防救援大队定期对村志愿消防队伍开展培训。通讯员供图
“以前,我们都是夜间打更。现在,我们每天定时巡逻,不仅要提醒大家防火,还会定期检查消防栓出水情况。”杨文平称,如今村民都富了起来,家中的大功率电器也多了起来,火灾源头更多样化,打更喊话的内容早已不是过去一成不变的“小心火烛”。对于频次更密的义务巡查工作以及更全面系统的防火知识,队员们没有畏难情绪。
“我是村里的一分子,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祖先传下来的,每栋古建筑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我要好好守护他们!”这是为舒家塘村义务防火15年的杨文平的心声,也道出了一代代舒家塘村打更人的共同心声。
谈及这支志愿消防队,大队消防宣传员舒柳不无感慨。她说,每次来到舒家塘,志愿队都会主动要求与大队消防员一起检查防火、预警设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队员们都认为“在实战中能更好地提升防火能力”。据悉,大队今年还将在舒家塘村开展多场文物古建灭火救援演练,全面提升古村防火水平。
寓意“指日封侯”的木雕窗花。通讯员供图
沿着古老的石阶拾级而上,渐渐西斜的余晖洒在木雕的各式窗花上。其中一个独立的方形木框内,一只猴子高指着太阳下的蜂巢,寓意“指日封侯”。此外,还有“睡莲福鹤”“葵花雄鹿”“牡丹兽王”“唱梅喜鹊”四连排的组合窗花,寓意“福禄寿喜”。凝望着这些雕工精美、栩栩如生的木窗花,我想,有着前人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有着志愿队与国家队的双重守护,“物必饰图,图必有意,意必得偿”定将在这片高山碧霞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责编:熊泊宇
一审:熊泊宇
二审:刘双
三审:田从梅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