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1 12:01:45
编者按:
2025年5月,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岳阳举办。岳阳锚定“办会兴城”目标,以建设世界一流的岳阳楼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示范片区,推动“一湖两岸三区”文旅核心区建设为牵引,推动文体旅游产业质的飞跃,共铺排省旅发大会项目76个,现已吹响“百日攻坚”冲锋号。
在中共岳阳市委宣传部指导下,湖南日报社岳阳分社倾力推出“奋战100天 决胜旅发会” 融媒体系列报道,深入项目一线,报道项目的关键进展,记录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在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描摹岳阳文旅新篇章。敬请关注!
美了西瓜山,“甜”了一座城
——岳阳市岳阳楼区西瓜山片区之变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姜鸿丽 张璇 通讯员 尹萍 花江柳
在岳阳市岳阳楼区,毗邻东风湖处,有一西瓜山片区,这里无“瓜”可吃,却有“渔”味可寻。
“相传在南宋时期,洞庭湖渔民为抵御洪灾,堆砌土山祈福,因其形似西瓜而得名‘西瓜山’。改造之后,这里融入非遗项目洞庭渔歌,打造崭新的洞庭渔歌小镇。”4月21日,西瓜山的一段“渔”生往事与未来,让初来乍到的长沙旅游团游客听得津津有味。
从过去鱼腥扑鼻的市井之地,到如今渔歌婉转的文艺小镇,西瓜山片区的嬗变,是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带来的福祉。
5月24日至26日,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岳阳举办。
办一次会,兴一座城。以办会为契机,不仅是为城市增加人流,拉动消费,更深层的逻辑,在于加快城市更新,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把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肌理,让城市内涵更为丰富,从而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5口臭鱼塘,变身鸟语花香的湿地公园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东风湖水域渔业繁荣。住在西瓜山的三千多渔民早出晚归,迅速富裕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村”。
鼓了荷包,却苦了生活。“到处都是鱼腥味、臭水沟味,大家都关起门窗过日子。”当地老人回忆,西瓜山曾有5口鱼塘,常年用于投料育苗,气味难闻,随着附近工厂、生活污水肆意直排,鱼质、产量每况愈下,收入更是一落千丈,渔民纷纷外出谋生。
与洞庭湖仅一堤之隔,西瓜山片区黑臭水体整治迫在眉睫;与岳阳楼景区距离仅两公里,西瓜山片区更是体现城市“颜值”的关键之地。
近年来,岳阳楼区实行全区禁捕退养,先后投入2.44亿元,系统开展黑臭水体治理,西瓜山雨水调蓄湿地工程、雨水泵站工程,东风湖社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齐头并进,菜地、旱厕及周边环境卫生等面源污染逐一清理,西瓜山综合整治项目成为岳阳首个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项目。
“那5口鱼塘去哪儿了?”
“就是你们眼前的西瓜山湿地公园!”
映入游客眼帘的,是白墙黛瓦的精致民居,柏油路通往家家户户,打开房门,是看不尽的树林花圃,绿意深处的池塘迎来“稀客”,洞庭湖野鸭自在栖息,春风夹带草木清香,西瓜山居民拥有了令人向往的“渔村”生活。
美了西瓜山,“甜”了一座城。岳阳楼街道工委委员李政介绍,去年,7.8万平方米西瓜山片区、174栋居民房屋全面提质改造,拆除违法建设216处,新增停车位206个,为居民更换带净化功能的油烟机,室外强弱电通通入地,扫去笼罩头顶多年的“蜘蛛网”,人居环境提质增颜。
洞庭渔歌悠扬,小镇焕新迎来文旅融合发展
“双脚站船头,五湖四海游,水生哥把篙撑,芦花我把橹摇,情投意合结良缘……”一声甜美悠扬的唱腔传来,众人的目光齐齐看向西瓜山和谐广场。
由一群岳阳楼街道退休居民组成的艺术团,一直致力于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洞庭渔歌。每周,他们都会来到西瓜山片区为市民游客表演洞庭渔歌,这首古歌新唱剧目《渔姑出嫁》曾在全国展演上捧回金奖。
“洞庭渔歌记录渔民生活的酸甜苦辣,西瓜山片区独具渔乡特色,是渔歌文化最好的承载地。”岳阳楼区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胡晓明说,今年5月,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将在岳阳举行。作为本次大会重点观摩项目之一,西瓜山片区启动生态修复加文化焕新双驱动模式,西瓜山片区更名洞庭渔歌小镇,并以此为载体,坚持守正创新,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集聚更多渔乡、渔民、渔事、渔史、渔谚、渔俗、渔歌、渔号、渔谣文化,引入更多文创旅游产业业态,再现“渔歌互答”的生动局面。
告别“渔”生,西瓜山“织梦”文旅,掀起小镇建设热潮。你看,路面、墙体画满五彩斑斓的鱼群,树干、门前悬挂手工织造的渔网;外观造型如“鱼”般灵动的渔文化展陈馆,正在设计搭建内部实景和数字影像;挖掘机穿梭轰鸣,洞庭渔歌非遗剧场、岳州窑非遗展馆加快动工,将赶在旅发大会开幕前对外开放。还有特色零售(岳农优选旗舰店)、教育研学(日报小记者基地)、双创孵化(大学生创业园)等陆续跟进,打造渔业转型示范区、渔文化体验区、渔乡风貌商业街区三大特色板块,增强文旅融合发展动能。
商家嗅到商机纷纷入驻,带动增收前景无限
歌声里,渔姑戴上红盖头幸福出嫁;歌声外,西瓜山“女婿”归乡创业正酣。
13年前,20来岁的吴魏随妻子第一次来到西瓜山,脑海中留下满是鱼腥味的记忆。此后,他和妻子定居上海,从事商业景观设计。去年回乡探亲,他直言“差点找不到回家的路”。
昔日渔村风貌不再,洞庭渔歌小镇蓄势待发。当地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吴魏和妻子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在家门口创业,一手创立“山川良造”设计品牌。他把岳父母留下的老房子“脱胎换骨”,与小镇整体景观相得益彰,不仅吸引岳阳、长沙、武汉的客户前来洽谈业务,还成了小镇的艺术建筑打卡点。
像吴魏一样,小镇本地居民在家门口自发经营的商户已达7家,另有涉及餐饮、清吧、民宿等20多家入驻及意向入驻企业,正努力奔赴而来,预计全年带动上岸渔民增收上百万元。
蓄势冲刺的全省旅发大会,正为洞庭渔歌小镇创造更多发展良机。一条可容纳上千人用餐的烧烤街区“蓝图”已绘就,洞庭渔歌文化周暨岳阳(国际)啤酒烧烤嘉年华正在有序筹备,激发文旅消费,闹热夜间经济。
为了接住旅发大会的“泼天流量”,小镇居民陈俊杰年近中年开启副业,经营起一家民宿畔湖居,节假日、周末房间爆满。他准备再投资增设几间客房,支个小摊卖点辣鱼等岳阳特色小吃,以飨市民游客。
摄影:戚壮波 袁梓杰
责编:王相辉
一审:周磊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