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1 08:27:41
学秉孤怀,曾传薪火追绀弩
魂归大化,欲挟风雷共放翁
惊闻善壎老友以八六高龄驾鹤,悲从中来,撰此联以奠,并附文致祭。
莫鹤群 2025年4月17日泣挽
无尽的思念
——悼念陈兄善壎先生
近些年,陈兄善壎身体多恙,常辗转于各家医院。这回住进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他已有了预感,年初微信我:"情况不妙,难有起日,医生似乎束手无策。"直至4月12日微信:"慢阻肺。已入膏肓。呻吟中度日,全方位不能自理。每天自费呼吸费312元。困惑。无力写微信。原谅我。"四天之后的4月16日晚十时,善壎生命停摆。我留下他永远看不到的七个字:"天黑了,我很痛苦。"
善壎是位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是一名出身贫寒的童工。在1957年的反右斗角中,作为承印新湖南报(湖南日报前身)的新华印刷厂工人,他没有成为积极分子,反倒成了报社右派集团的同情者和仰慕者,並准确预见了未来,有他写于次年的一首《定风波》词为证:"楼上青旗向我招,故人相对在尘嚣,垒块心中浇不尽,谁信?当年豪气未全销。豪气三分还几许?细数:一分摧折一分抛。尚有一分豪气在,留待,明朝慷慨忆今朝。"(此作见他的诗集《一串倒提岁月》),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到人性中的善良和保持完美的悲悯情怀,以及民族传统之中的俠士之风。
在尚未到达"明朝慷慨忆今朝"的漫长岁月里,他以仅高于文盲一个等级的初小肄业生学历(借用上海作家柯灵自况语),一度走上长沙职工大学讲坛,教授起了高等数学。也是在那里,善壎走向了刚刚解除劳教,同在该校任教中国文学的右派诗人郑玲。然后是远走高飞成了湖南江永山乡的一对苦命鸳鸯,企望逃避随之而至的“文革”暴风雪。善壎的散文名篇《你这人兽神杂处的地方》(见善壎的同名散文集)写尽了他们夫妻在此间的酸甜苦辣,把他们在那里的艰难步履导演成光芒四射的旅行。“文革”末期,善壎成为农民土方队一员来到株洲灰渣厂挑土,毛遂自荐一举修复了工厂一条业已瘫痪的生产线而名声大噪,被特许招工进入该厂,郑玲也随之调至该厂职工夜校任教。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终于等到了"明朝慷慨忆今朝"的时代。1983年机构改革中,省委驻株机构改革领导小组慧眼识珠,善壎由市灰渣砖厂工人破格提拔为市科委副主任,郑玲也经我调入市文联任文学专干。其后善壎又调至广州市荔湾区科技工业信息化局,郑玲离休后陪同前往。善壎事业有成,郑玲诗情勃发,夫妻俩在新的时代继续谱写着属于他们的新的生命传奇。
现在我们能看到:曾经被郑玲的诗人光环遮蔽的文理兼备的善壎终于走上了文学的前台——
他的散文名篇《幻肢》在《上海文学》停奖九年之后,从长达九年的期刋中选出,荣获重新启动的《上海文学奖》(散文奖)。与其后同发于此刊的他的散文名篇《你这人兽神杂处的地方》引发好评如潮,沪上文人向我打听作者何方高手,我亦幸然,与有荣焉。
他的诗词集《一串倒提年月》被羊城出版社等三家出版机构作为广州诗词之都丛书之一隆重推出。
他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散文集先以《痛饮流年》书名,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后经由有关方协商並重新补充编辑,以《你这人兽神杂处的地方》书名,作为"中国散文60强"之一,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隆重推出。
善壎去世前夕,上海作家书店推出冯秋子一句话书单,所推十本佳作中,善壎的散文集《你这人兽神杂处的地方》,和郑玲的诗选集《让我背负你的忧郁》为同时入选的唯一一对夫妻档作品。
善壎撰写的郑玲诗歌评论相继发表,编辑的郑玲文集及年谱也将问世。
艰难之方显勇毅,磨砺之始得玉成。
4月21日下午,将举行善壎的遗体告别式。他将启程跨过奈何桥,去找他十年前去世的郑玲去了。我的曾在南方打工寄居他家的女儿红雨,将专程赶往广州为她的陈叔叔送行。我因年迈将在沪上住屋阳台面向广州三躹躬,送他一路走好!祝他们夫妻团聚,天堂安好!
姚天元 2025. 4. 19于上海住所
明朝慷慨忆今朝
—— 送别陈善壎先生
我在株洲工作生活廿八载后,1997 年离湘赴桂,又历十七年漂泊,其间虽与诸多故交渐疏音尘,善壎却始终是 “迹疏而情合”的至契。十一载前返湘定居,与老友们的往来频密——虽每年面晤不过寥寥数回,微信电话却晨昏相接。善壎素为“夜猫子”,夜深人静时尤喜谈学论道,兴之所至,动辄煲上一两个钟头电话粥,从治学门径到道德文章,皆能深入浅出,妙语连珠。旅美作家王鼎均曾评其文“深厚透纸,唯我中华本土能产生此等风格”,而善壎平日聊天,亦将长沙市井俗语与湘楚古典雅韵熔于一炉,语言简朴绵密,讽刺谐趣中自有诗般张力,令人倾倒。
2021年,他来株洲为夫人、诗人郑玲扫墓,我与之蓁、罗毅、拯平、秦华、国梁诸友陪他上山。他蹲在墓前,点上烟,轻声对郑玲说:“我也八十有二了,爬不动了,明年争取再来看你。”“争取” 二字落地,无端令人鼻酸。未料次年疫情稍紧,他竟真的爽约了。去年6月26日,他悄然来株,忽对我说:“身体大不如前,此番恐怕是最后一次与诸位朋友相见了。”我强作笑颜宽慰,心底却蒙上阴影。返穗后,7月14日他留言:“回广州人就不舒服。今日读兄近作,方知邵阳兄不仅善写有想法的方言诗,更在书画印上皆有造诣,此文功莫大焉。”未几,善壎便因肺炎入院,继而眼疾骤发,痛痒交加。知他心绪不佳,我特意转发子英兄为贺善壎先生《你这人兽神杂居的地方》入选“中国散文60强”所作诗句:“机声油墨掩神童,老去流年再度红。梦失魂还真幻在,奇才学养见无穷。”他回帖谦称“不敢当”,却也难掩感动:“短短廿八字,竟写尽我一生,好难得。” 待大年三十我以 “三餐烟火暖,一梦翻旧篇”相祝,他却道:“昨夜服安眠药方得安睡,如今已无力读文了。”寥寥数语,道尽暮年悲凉。
庚子以降,旧友凋零如落英。4月17日小莉的急电,又令我五内俱焚 —— 先生已于 16 日溘然长逝。世人谓 “冬雷震震夏雨雪”为天变,“黄钟毁弃瓦釜鸣”为人哀,而生死无常,终是人间至痛。屈子问天,悲阴阳易位;昌黎祭鳄,叹正气难张。今先生驾鹤,岂独湘水含悲?犹记癸卯重阳,他寄我新著,扉页题 “与君倾盖,胜却百年”,墨痕犹新,音容已杳。幸有遗文千轴,如雪泥鸿爪,留证生平;道德文章,若岳麓松涛,长响人间。
今当永诀,酹酒三觞:一酹湘灵鼓瑟之滨,二酹岳麓储英之地,三酹先生笔耕之案。从此夜台寂寂,幸有郑玲夫人红袖添香;泉路迢迢,且携放翁剑气、绀弩诗魂。麓山苍苍,收先生孤怀浩气;湘水泱泱,流后学无尽追思。
哲人已去,风谊长存。伏惟尚飨!
乙巳谷雨 莫鹤群 祭拜
罗毅輓陈善壎先生
善德昭彰,陈门育李恩长在
埙音杳渺,湘粤遗风梦亦悲
悼陈善壎先生
——从朋友圈转发之王平先生美文《明朝慷慨忆今朝》的引语中,初闻善壎先生噩耗。
引文怀念令心惊,
微信敲门没答声。
师友善壎天国去,
应招二十续豪情。
——广州文友 罗子英
注:陈善壎二十刚出头时,曾因填词《定风波》一阕而震动不少前辈同好。该词中有“楼上青旗向我招”和“尚有一分豪气在”等句。
挽陈善壎老师
命运多舛方得华章厚重
烟刁少酌知晓风月散淡
——学生张国梁泣挽
柳梢青·等个人来·陈善壎
梦幻长街,依稀旧巷,落拓形骸。夏雨微凉,孤清少许,且此徘徊。
朦胧一点情怀。是时节,荷花盛开。整顿衣衫,喝杯茶去,等个人来。
此后,善壎兄与郑玲大姐天堂相聚诗歌相伴。
——北京文友 易振荒敬挽
挥手是孤独的
那年夏末,我与万宁、黄青得幸与郑玲、陈善壎伉俪相聚于广州。临江而坐的自助餐厅里,璀璨灯火漫过珠江,恍若置身一艘永不靠岸的游轮。席间陈老师谈兴甚浓,麓山旧事与芳村烟霞在杯盏间流转,我们笑说要点一杯红酒,让微醺的夜色多几分忘情的注脚 —— 那时只道是寻常聚首,却不知命运已在时光里埋下告别的伏笔—不久,郑玲老师走了……
自助餐台的光影里,杜鹃花在芳村的记忆中灼灼盛放。当最后拥抱突然降临,我才惊觉岁月已在彼此身上刻下需要搀扶的痕迹。隔着玻璃幕墙,珠江水依然舒缓如昔,而送别的身影早已消失在转角处,只余下满桌残羹与未及挥别的手势,在暮色中凝结成孤独的注脚。这首写于返株后的小诗,曾蒙陈老师谬赞,不想竟成今日泣血的送别词。
2025年4月21日,善壎老师的遗体告别式上,泪眼模糊中又看见那年芳村阳台上的杜鹃 —— 开得率真热烈,一如他笔底永不褪色的赤子情怀。此刻,我将以这首他曾读过的诗为祭:愿珠江的风捎去未及说尽的师恩,愿麓山的云铭记永不凋零的教诲。陈老师,学生此刻向您鞠躬、向您挥手 —— 这一次,挥手不再是孤独的告别,而是您留在人间的万千桃李,对您永不褪色的仰望与追思。
—— 您的学生 秦华 泣诵
一
那夜
我们选了一张
靠江的餐桌
坐下
奢华的夜景
漫漫的江水
在白天鹅宾馆的
自助餐厅里
我以为
我们上了一艘
巨大的游轮
要点红酒吧
微醺的表意
更适合
忘情的传达
从湘江到珠江
从麓山到芳村
二
这个拥抱
是最后分手时的
一个
意外
这么多年
没见到你们
芳村的阳台上
水仙的花季远去
一盆茂盛的杜鹃花
开得依旧
率真
热烈
需要有人
搀扶的时候
我不能
做你们的拐技
就连今夜
给的这一个拥抱
我也
挣扎了
很久
三
送你的场景
我没有
看到
我守着
女人们的包包
和一夜的漫聊
一下子
成了
餐桌上的残羹
隔着玻璃
我仍旧看清了
珠江的水
舒缓而多情
以为送人
是要挥手的
以为挥手
是孤独的
挽陈兄善壎
流水高山,朋旧惊闻卒知己;
蒸湘南粤,骚坛痛悼失诗翁。
——长沙文友熊治祁挽
挽善壎吟丈
病重几番,诗韵叩开阎殿;
墨香一卷,流年醉倒骚坛。
——长沙文友张问群挽
再挽善壎吟丈
流年痛饮,难题槛外凭谁问;
老境新翻,浊酒樽前赖尔招。
——长沙文友张问群再挽
怀善壎兄
文也清奇命也奇,
流年饮尽幕终时。
谁怜八级钳工手,
剌破青天笔一支。
——长沙文友滕士林挽
注:"刺破青天”为《光明日报》副刋主编韩小蕙评陈善壎散文语。
沉痛哀悼陈善壎先生
痛彻肝脾倒提岁月
腌干旧梦痛饮流年
——广州文友 熊国华敬挽
他是一位伟丈夫
读罢姚总的文字,内心深受触动。陈善壎老师于精神层面,对生活饱含达观之态,对爱情秉持坚贞之心;于生活琐碎处,更是身体力行,堪称典范。自他们夫妇南迁广州后,每逢湖湘故友到访,二人皆热忱相迎。郑玲老师精心拟就菜谱,善壎老师则亲自掌勺颠锅,将烟火日常化作温情款待。家中大小事务,从柴米油盐的操持到日常起居的料理,他无不全权担当,甚至亲自陪同客人上街挑选衣物,里里外外操持得井井有条,这般细致与担当, 他是一位令人钦佩的伟丈夫。
虽与陈老师仅有一面之缘,其风采却令人铭记于心、敬意油然而生。愿他在那绿水环抱、金砖铺路的天堂之境,与郑玲老师再续爱的传奇,让这份真挚情感在量子的空间里永恒。
——株洲文友刘云波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张建平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