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坚 周金标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9 20:04:17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姚春坚 周金标
近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八面山旅游中心区域——大小岩门安置区,搬迁群众生活日新月异。
曾经,他们散居在深山沟壑,住瓦房,走泥路,靠天吃饭;如今,安置房宽敞明亮,办民宿,开餐馆,家门口就业,日子越过越红火。从“安置”到“安居”再到“乐业”,龙山县里耶镇大小岩门安置区的搬迁群众奏响幸福生活的“三重奏”。
安置:搬出山沟拥抱幸福新生活
走进该安置区,一排排白墙青瓦的楼房错落有致。
曾经“养猪养鸡”的院坝,如今摆上了露天餐桌;过去堆柴火的偏房,现在挂起了民宿、农家乐的灯箱。生活方式一点一滴的蜕变,记录着老百姓从“求温饱”到“谋幸福”的时代足迹。站在安置区的最高处凭栏远眺,八面山跑马场尽收眼底。游客骑着高头骏马,惬意悠闲。清风袭来,裹挟着烤全羊的香气。视觉与味蕾的冲击,宛若一幅“烟火与诗意”共生的美妙画卷。走进“七彩山鸡农家”民宿,院子里正晾晒着洁白的床单。搬迁以前,唐晓琴一家六口全靠丈夫在里耶镇搬水泥挣钱。现在她和丈夫经营着五间民宿,办起特色农家乐。当问及搬迁感受时,唐晓琴表示,他们以前住的地方,不像现在这么热闹,既能生活又能挣钱。
而这一切的变化都要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2016年,龙山县启动秦城之巅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主要用于集中安置八面山上偏远落后又散居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安置区按照一户一宅的模式建设,水、电、路、讯、垃圾转运、排污设施、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2018年,43户194人陆续开始搬入安置区,续写幸福生活新序章。
安居:后续帮扶谱写扎根新文章
易地搬迁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扶上马,又送一程,后续帮扶的“阳光雨露”,正滋润着搬迁群众的幸福生活之花愈发娇艳。
就业帮扶让搬迁群众“有事做”。八面山景区优先录用有就业需求的搬迁对象,最多时吸纳2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1972年出生的杨家武白天在公司当保安,每月工资约2300元,下班回家能兼顾一点农活。放假时还能在当地以工代赈项目工地打零工,每天有200块工资。当地通过积极争取和推广以工代赈项目,在改善安置区及其周边基础设施的同时,吸纳当地群众就近就业。
产业帮扶让搬迁群众“有钱进”。去年11月18日,彭春丽收到一条短信提醒,查看后发现是产业分红到账,这已经是她家连续6年收到这样的银行短信。从2019年起,安置区驻地村委会通过流转土地,为搬迁对象创办产业基地,又通过合作社建立利益链接机制,实现每年固定产业分红400元。除委托合作社发展产业,当地积极鼓励搬迁群众自主创业,16户家庭发展民宿经济,年收入超过10万元,20多户家庭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切实实现家庭增收。
乐业:生态旅游激活发展新动能
八面山平均海拔1200米,四周悬崖绝壁,山上地势平缓,春夏秋冬,四时分明。该县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推进八面山旅游项目,该项目的中心便位于安置区。自此,“安置区+旅游”充分激发搬迁户致富内生动力。
王年海是最早端起八面山生态旅游饭碗的人之一。自2004年起,他便靠在燕子洞出租电筒和带游客探洞谋生,但收入十分不稳定。2019年,中国·里耶八面山滑翔节成功举办,来八面山露营的游客明显增多。见此情形,王年海的儿子王健从网上购买10顶帐篷用于出租。此后,八面山音乐节、骑行赛、登山赛等节会赛事陆续举办,赛事经济推动八面山生态旅游迈上新台阶。很快,王健家的10顶帐篷就出现供不应求,随之又增加到20顶、30顶、40顶,每顶帐篷200-500元不等,大大增加王健一家收入。2023年,“云端渡”特色民宿和餐馆赶在国庆黄金周正式运营。自此,王健家形成“吃住游玩”一体化的旅游服务项目,吸纳8人稳定就业。
王年海、王健父子只是安置区群众搬迁致富的一个缩影。在奋进的春天里,他们乘着政策的东风,将幸福的日子不断向前延伸开去,就如同八面山环山公路一般绵长。
责编:李璇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