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冉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9 10:49:46
2025年4月,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博导李立浧与北京穿越者载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穿越者”)签署亚轨道太空飞行船票预售协议,计划2028年通过穿越者壹号(CYZ1)首发船进入太空。而穿越者创始人、CEO雷诗情是一名90后的湘妹子。
(李立浧院士与穿越者CEO雷诗情签署船票预售协议)
文科生的航天梦:打破美国商业载人航天不许中国人乘坐的傲慢
湖南盛产奇女子,仅一个荷叶镇就出了民国的“潇湘女三杰”秋瑾、唐群英、葛健豪,到了当代又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女企业家,如周群飞(创办蓝思科技)、周超男(创办润泽科技)、曹维(联合创办格科微)。就创业而言,雷诗情还是一名新兵蛋子,但她奇在为什么一名90后文科生想去做载人航天,而且正在做中国目前唯一一家商业载人航天公司。
雷诗情的家乡在衡山之南、湘水之滨的衡阳,就读于衡阳市最好的高中衡阳市第八中学,并担任学生会主席,后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习。创业之前,她曾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工作,主持了多个大国重器、科技前沿、国家名片类大型系列专题节目,其中,在央视首个大型商业航天专题系列片《逐梦太空》中的采访经历让她接触到了商业航天,极大激发了她对商业航天的学习热情。
2021年,维珍银河、蓝色起源、SpaceX先后开启了太空旅游常态化运营,国外商业载人航天的发展速度超出了雷诗情的预期,硕士便由文转理,在中国人民大学做了关于载人航天人因工程方向的专业研究。
人因工程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着眼解决“为人使用而设计”的工程问题,研究如何使人、机器、环境系统的设计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心理特点,确保人安全、健康、高效地工作。人因工程研究是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基础支撑,在我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载人航天器、舱外航天服等工程研制都充分考虑到航天员生理和心理特性,体现出人机协同的设计理念。雷诗情在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有幸师从人因工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陈善广院士,为从事商业载人航天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真正触动雷诗情创业的,则是缘自一次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的旅程。美国在商业载人航天领域目前遥遥领先:蓝色起源已将58名普通人安全送入太空并实现接近10%的复购,而维珍银河已经售出1000张太空船票,SpaceX更将多位非职业航天员送入太空,先后完成人类首次商业太空行走、极地轨道飞行等航天记录。为了研究美国商业载人航天,雷诗情特意前往世界最大的航天发射场肯尼迪航天中心调研,并希望购买一张太空旅游的船票体验飞行全过程,却四处碰壁、均遭到了婉拒。
出身军人家庭的雷诗情义愤难平,为什么中国不能有自己的商业载人航天?中国已经将22名航天员35人次成功送入太空、无一失败,说明中国的技术是过硬的。说干就干,90后雷诗情,以敢为天下先的湖湘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注册了目前中国唯一一家带“载人航天”字样的公司并已完成两轮融资!
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的为实现梦想而努力拼搏
要第一个实现中国商业载人航天,首先要有一支具备载人航天商业化能力的核心团队。雷诗情最大的优势在于商业化能力。她善于挖掘客户的需求,并结合人因工程的技术予以实现。截至目前,穿越者已经成功预售了十张船票,其中就有开头提到的李立浧院士。相对美国蓝色起源首张船票拍卖价高达2800万美元,尽管穿越者的首批船票仅为每张300万人民币,预付10%,但乍一听并不便宜,哪些人会购买呢?雷诗情总结道:一是敢为天下先的各领域第一人,二是航天发烧友,三是重度户外探险家。目前主要是这三类客户,看似价格贵,但其实和去登顶一次珠峰的价格差不了太多,而且广告价值更大,目前在火箭上贴个标都要几百万,何况是人上去。但随着成功发射带来的示范效应,受众会更大。据Grand View Research调查统计,2023年全球太空旅游市场规模价值8.514亿美元,预计2032年市场规模约278亿美元,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44.8%。
如何降低载人航天的综合成本,则是技术和运营团队的当务之急。载人航天,人命关天,是系统组成最复杂、协调面最广的大工程。而技术团队可以说是载人航天的第一护城河。创业初期,她花大精力组建了国内唯一具备商业载人航天全方位、全流程研制、开发和运营能力的“天选团队”,包括国家载人航天工程领导专家、航天五院载人飞船技术专家以及国家航天员中心专家。
谈及如何打动各领域技术专家,穿越者创始人、 CEO雷诗情表示:战略和愿景的契合非常重要。穿越者卖的不是船票,卖的是梦想,是圣洁的愿景和宇宙的呼唤,是一种沉甸甸的使命、穿越和突破的勇气与信念,专注打造“中国的龙飞船”,发展中国商业载人航天,让人们安全、快乐、便捷地进入太空,努力实现普通人上太空的梦想。
技术人员通常追求技术的极致,但载人飞船毕竟与火箭、卫星不一样,载人飞船是一个强to C、强营销的产品,卖的不是飞船,而是一段极致的太空飞行体验。相对技术团队,她更懂用户需求。面临技术取舍时,常用“安全是第一位,舒适是第二位,其次才是低成本”的逻辑引导技术团队找到最优解决方案。同时,学习能力和执行力强、迭代速度快也是吸引技术专家的关键。对于她而言,从文到理无疑是非常不容易的跨越,作为90后湖南妹子,吃得苦霸得蛮,有着不顾一切做成事的热情和韧性也感染着团队每一个人。
未来穿越者的载人航天降本之路有三条:一是“飞船+火箭”协同发展的模式:飞船采用自研的可重复使用的钝头体构型,与可重复回收火箭公司合作,增加设备复用率降低单次发射成本。火箭+钝头体飞船是目前世界载人航天普遍认可最安全的技术路线,可以在火箭故障的情况下,船箭分离,通过钝头体飞船逃逸以保障航天员安全。此前美国发生爆炸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都是升力体构型设计,由于没有逃逸系统,一旦发生故障,航天员很难安全撤离。
二是从易到难,先做短期亚轨道飞行,减少不必要的功能件:亚轨道飞行是指从地面飞行到卡门线(海拔100公里)后逐渐下降的抛体运动轨迹,整个飞行时间约20-30分钟,因此基本不用设计吃喝拉撒睡相关的功能件,可大幅节约飞船重量和空间,改善航天员的乘坐体验。同时,亚轨道飞行对航天员的身体要求不用像近地轨道那么高。2024年5月,蓝色起源将90岁高龄的首位黑人航天员艾德 德怀特送入太空。目前,蓝色起源和维珍银河都是进行的是亚轨道飞行。因此,从飞船角度来看,技术侧重点和成本构成与近地轨道载人和载货飞船截然不同。
三是不断自主创新,进行飞船轻量化设计:继3月28日完成国内商业航天首次主动防热技术(不锈钢材料)试验后,穿越者仅用两周时间实现技术快速迭代,成功完成了以铝合金为材料的第二次主动防热技术验证。在同等防热性能下,采用铝合金可使飞船结构重量降60%-70%,材料成本大幅下降(铝合金单价仅为特种不锈钢的1/5),且轻量化设计为舱内留出30%以上空间冗余。未来还会有更多关键技术成功后会对外披露出来。
商业载人飞船的设计必须平衡安全、舒适与经济性的"不可能三角"。对标蓝色起源,穿越者希望做到更大的舱内飞行空间、更高的落点精度、更长时间的飞行体验。公司计划2025年-2027年分步骤完成三个重要的里程碑,即地面0高度地面逃逸试验、两次连续成功的亚轨道全流程无人飞行试验,目标在2028年实现亚轨道载人航天首次商业化飞行!让我们拭目以待、逐梦太空!
作者简介:刘冉,上海彬复资本创始合伙人。高中就读于衡阳市八中,本硕分别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复旦大学。拥有十多年企业投融资相关工作经验,曾就职于星展银行、九鼎投资、上海国际集团创投,侧重于TMT、先进制造等领域的投资,先后投资御风未来、钧天航宇、松延动力等优秀企业。
责编:宁静
一审:宁静
二审:朱晓华
三审:赵雨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