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兰:平凡的舞台 不凡的旋律

  科教新报   2025-04-18 14:56:33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宋锦辉

双峰县芙蓉学校女教师李娟兰,在平凡的舞台上,奏响不凡的旋律,让青春花朵在爱的沃土上舒心绽放。

年近半百的李娟兰,从教31年,有28年是在班主任岗位上度过的。无数个普通而辛勤的耕耘日,她初心如磐,始终默默践行“好学习、有爱心、理念新”的为师之道。

俗话说教无定规、学无定式,李娟兰潜心教研教改,锚定学生对数学课的新鲜度、可感度,努力破除数学课堂单调、枯燥的数字壁垒。作为省、市级数学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县级初中数学首席名师,她的课堂大胆接驳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数学元素。在执教《“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复习专题(动点)》示范课时,她借用两个现实场景——本县井字镇黄巢村石柱公路、湘西州吉首矮寨盘山公路作情境引入,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课题中辅助线的添加方式,为孩子们提供锻炼辨析、归纳能力的机会,强化对知识点通识的认知。听课的老师们纷纷赞扬她的课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令人眼界大开。

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李娟兰精准把握教、学、练的时间构成,确保学生有适量的时间支配,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她的六“当”课堂作业模式——当堂布置、当堂完成、当堂收交、当天批改、当天反馈、当天辅导,成为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的“神器”,受到学生和家长好评。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李娟兰通过长期的案例分析发现:学生数学成绩不佳,数学理解能力欠缺是主因。基于此,李娟兰倾力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让学生重视数学阅读、掌握有效阅读方法、养成阅读时的深度思考,帮助学生找到步入数学殿堂的金钥匙。学校数学教研组申报了湖南省基础教育重点课题《“双减”视域下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提升实践研究》,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和探索,摸索出初中数学课堂渗透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极大地拓展了大阅读教学的外延,丰富了大阅读教学内涵。学生初步形成了体系化数学阅读习惯和自主阅读能力,数学理解能力增强了,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水涨船高,数学成绩得以明显提升。

现在的孩子,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少有劳动实践机会,家庭和社会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劳动教育问题。李娟兰倡行劳动育人,巧辟蹊径,致力培养孩子幸福生活的能力。

厨艺,是生活最基本的技能。李娟兰老师的厨艺教育,常将课堂搬到厨房,教学生学习食材的选择、处理、保管,切菜、炒菜、烘焙、火候掌握等基本烹饪技能。她每周都给学生量身布置诸如“炒鸡蛋”“红烧肉”“南瓜饼”“冰糖葫芦”等手工家庭作业,并让家长发现场短视频给她“验收家庭作业”。而“家乡美食周”“亲子厨艺大赛”“寒暑假师生聚餐”等社团活动,则成为最让学生期待的劳动教育考试和才艺展示平台。以李娟兰为核心撰写的论文《用“厨艺”推开班级幸福之门——探索初中生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荣获第五届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厨艺教育,实践性强,趣味性高,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健康饮食习惯和自我服务能力,还自然渗入了营养知识、绿色理念、传统美食等综合知识,增进了学生对舌尖上的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师爱,是最好的教育之一。李娟兰以一腔慈爱,对待班级每一位孩子。她曾任教的班级,有位黄姓女孩,虽然性格内向,但酷爱数学,善攻难题,成绩在班内一直出类拔萃。不知怎的,有段时间她的学习一反常态,课堂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后来竟至于拒绝上学了。眼见一棵好苗苗就此萎蔫,李娟兰心疼得不行,赶忙上门家访。原来,小黄同学开始步入青春叛逆期,与父母产生了严重的心理代沟冲突,亲子沟通陷于停滞。擅长于心理咨询引导的李娟兰,在家长支持下把孩子带回自己家,师生进行了坦诚交流。李娟兰反复置换身份,分别站在孩子和父母角度寻找亲子交集,化解矛盾;又主动帮她补上落下的数学功课。不久,小黄同学调整心态,重拾信心,学业重回佳境;家庭也恢复了往日的谐和。

李娟兰教过的学生评价她“三年恩师,一生慈母”。她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温柔,春风化雨,师爱“延期服务”,终身陪伴学生,师生共同进步。学生晓晓,年纪不大,却厨艺不错,烧得一手好菜;但她数学成绩在班内并不出众。李娟兰对她说,自己不太会烹饪,希望能和弟子切磋厨艺。于是,师生在老师家中亲密无间,厨房里交流烹艺;书桌边讲解数学知识,师徒俩各展所长。慢慢地,晓晓同学数学成绩一天天有起色;一个学期后劣势变优势。

初中毕业时,晓晓以优异成绩升入高中;三年后又以高分考取心仪的大学。她俩的师生情也在延续,晓晓大学期间,李娟兰帮她规划人生,制订考研计划,提供婚恋引导,师徒俩俨然一对贴心闺蜜。在她的关心下,晓晓在大学表现优异,并光荣入党;她牢记李老师嘱托,将初中、高中时的同班同学聚成一个共进集体,抱团发展,释放出满满的正能量。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刘芬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