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8 14:52:3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18日讯(通讯员 周秋燕)近日,2025年度“楚怡杯”湖南省职业院校(中职组)技能竞赛落下帷幕,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简称“高新工程”)再次获得骄人成绩:斩获11金3银5铜,总成绩位列省市中职学校前茅。
近年来该校累计斩获国家级、省、市级技能竞赛奖项超500项,仅国赛已累计获得金牌11枚、银牌24枚、铜牌32枚,先后获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等荣誉,成为湖南省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这背后有哪些育人逻辑?
夜灯初上,工业机器人实训室的玻璃幕墙透出跃动的光影。二十余名学生站在工业机器人操作台前,教师张涛时而俯身指导机械臂轨迹调试,时而举起密封件模型讲解装配要点——这位刚带出省赛金奖的“技术大咖”,转身又在技能社团成立仪式上接过第8代弟子的拜师帖。
“竞赛不是少数人的舞台,而是全体师生技能提升的引擎。”高新工程党委书记伍秋阳介绍,学校构建了“课堂实训—技能社团—校级竞赛—省市选拔”的阶梯式培养体系和“全员竞技”育人生态。
新生入学即开启“闯关模式”——高达50%的实训课时在30余个校内基地和2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展开,当基础技能达标便循着兴趣加入细分领域技能社团,进一步淬炼技艺。
该校还会开展全员参与的技能周、工匠文化节等活动,将技能比拼、竞赛合作融入日常教学。同时,实训车间内设置技能作品展示区,宣传栏中张贴“技术能手照片墙”,将技术能手打造成校园明星,形成了“以赛促学”的浓厚氛围。
作为建设在产业园区里、扎根湘江新区的学校,高新工程育人节拍与产业脉搏早已同频共振。近年来,学校精准锚定区域智能制造、数字经济、“银发经济”等战略领域,相继新增了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网络信息安全、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等专业,重点打造智能控制、智能制造、智慧建筑与智融商贸四大特色专业群,让“专业跟着产业走,课程跟着岗位走”。同时,学校与园区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共建实训基地、共育现代学徒,将课堂延伸至产业最前端。
学校还按照企业生产标准配备、更新设备,将车间搬进校园,把课堂植入生产线。该校的技能考核、技能周、技能节等比拼活动在企业进行,由企业技术专家担任评委,进一步与职业标准“对标”。
“真题真做”模式,使学生未出校门便具备岗位胜任力。在年度技能节装配擂台,高二学生装配钳工团队将机械密封件装配误差锁定0.02毫米,引得来自中联重科的企业导师频频点头:“这精度已达到我们车间老师傅的水准了!”多措并举下,学生成了用人单位争抢的香饽饽,像黄红兵等学生还未毕业就已被中联重科等企业“预定”。
在这所被誉为“冠军摇篮”的学校里,既有深耕行业三十余载的“老职教人”黄立,也有手握11项专利的“技术大拿”杨明辉,还有带出4支国赛冠军战队的金牌教练全胜……他们是全国名师,是芙蓉教学名师,还是技能大师,精通前沿技术、深谙育人规律。
深夜11时,数字影音编辑实训室依然亮着冷光,教师伍育胜还在指导学生李仁彪,用渲染算法与纹理映射技术,逐帧提升片头动画的粒子特效——这是他们为某个词语的转场效果反复修改的第16稿。
三个月后,这些努力、突破化作省赛一等奖证书上的烫金铭文。李仁彪直言:“没有伍老师,就没有我们的高光时刻!”据统计。近五年教师团队破解46项技术瓶颈,带领学子斩获9金16银24铜。
当清晨的阳光再次洒向实训车间,那些沾着机油味的教案、写满批注的示教器、反复打磨的工件,仍在续写着“金牌导师团”的育人传奇。
责编:陈佳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