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新域丨以高质量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促进体重管理、全民健身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8 11:06:02

曾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人表示将实施“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高质量公共体育服务是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健康发展、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关键着力点,也是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建设体育治理现代化体系的重要助推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引导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规范有序参与体育事业发展,实现高质量公共体育服务人人共享、人人受益。

以美好生活需求为导向,增强服务供给均衡性。公共体育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体育文化生活需求的基础性条件。针对当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供给滞后、供需失衡、无效供给等问题,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主体应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和办事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强化服务理念、简化办事流程、工作力量下沉等措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建立完善需求主体的意见表达机制,保障渠道畅通、信息有效,提升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管理的有效性。积极建立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工作的民主协商机制,合理吸纳社区居民代表和基层治理人员参与到相关制度制定、管理决策和服务质量评估等工作中。以“分类、精准、动态”为原则,摸清辖区体育服务需求主体身份和需求类型分布,提升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针对性。优化公共体育服务资源供给规划布局,适时调整服务供给方案,积极满足包括社区老年人、青少年学生、企事业单位职工在内的多元主体需求。

以多元协同机制为依托,增强服务供给可及性。面对人民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高质量、多元化、大规模的要求,应充分调动多元供给主体力量,建立协同联动机制,更好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体育服务。体育管理职能部门应积极建立与教育管理、社会保障、城乡建设等部门的合作机制,在健身场馆设施建设、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组织、运动健康宣传指导、服务资源互通共享等方面强化跨部门协同,提升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规划和实施的科学性、有效性。建立“政府—社会—市场”三方联动机制,充分吸纳市场资金、社会资源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创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式方法,探索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工具的多样化,在体育场馆运营、赛事组织、社教活动等方面积极引入市场力量,提高供给效率,更好满足个性化体育服务需求。因地制宜创设社区体育公益性岗位,积极引导推动基层社区运动社群的孵化,联动社区网格化治理推进体育治理现代化。

以数智技术赋能为抓手,增强服务供给便利性。应积极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在服务供给载体、服务资源内容、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人民群众获得公共体育服务的便利性。积极建设智慧健身中心和智能体育服务平台,通过数字化信息路径,方便体育场景数据、具体运动数据、生理健康数据等体育衍生信息和多元服务需求的搜集,实现供给服务的“数据驱动”。健全公众在体育服务供给决策实施中的智能化表达和数字化参与渠道,通过技术赋权提升协商效能、实现科学决策。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整合高质量公共体育服务资源,以健身指导、赛事视听、体育产品消费、体育保健服务、文体旅游咨询为重点建设数字化体育资源平台,推动优质体育服务内容惠及城乡各类需求主体。加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人员的数字素质培养,提升数字技术应用、需求数据整理研究、多场景服务指导、网格化数字化治理等能力。

以法律监管制度为保障,增强服务供给有序性。当前,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仍存在供给不足、供需失衡、资源浪费等现象。为此,应酌情加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财政支持,并激励引导服务资源向边远落后地区和薄弱短板领域倾斜。应不断优化完善供给主体参与机制设计、市场工具组合应用规范,以约束性机制引导各供给主体实现自身利益与公共服务价值目标的协调一致。依法规范保障供给主体权益,尊重其市场经营自主权,保障其依法享受财税减免、土地优惠等权益。因势利导降低体育类社会组织的设立成本,在有序扩大供给主体基数的前提下,孵化更多优质供给主体。体育职能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司法部门应协同加强市场规范引导和监督管理,依法制定和动态调整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建立更加科学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效能评估体系,强化效能评估的激励引导和倒逼作用,不断促进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有序运行、持续改进、提升质量、满足需求。

【作者系湖南开放大学教授,湖南终身教育研究重点培育基地研究员。本文为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委托项目“高质量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机理与路径研究”(24WTC47)阶段性成果】

责编:杨兴东

一审:杨兴东

二审:尹虹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