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8 06:54:34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要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努力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配性和有效性。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占全国本科高校90%以上,单体规模大多在2万人左右,在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然存在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区域产业技术发展需求契合不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不深入、“双师型”教师不足、“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未全面形成等情况,也使得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较突出,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与企业招工难留才难现象并存。鉴于此,应从以下六个维度着力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模式改革,优化供需对接,实现精准匹配。
坚持地方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应用型高校处在研究型高校和技能型高校之间,其本科层次要求其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这有别于技能型职业院校;其应用类型要求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调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这有别于研究型大学;其属地性要求其办学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互动融合、共生共荣。为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性、特色化”办学定位,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机制模式,走好适配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推行以能力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改革。一方面,根据能力培养要求,推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转变、传统课堂知识传授向“师/生/机”的深度交互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转变,实行“模块化课程+案例式教学+项目制教学”,探索“1(门慕课)+M(所学校)+N(个学生)”教学模式改革,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走深走实。另一方面,完善“基础技能(实验实训)-综合应用(项目实战)-创新拓展(学科竞赛/创新创业)”三阶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贯彻CDIO(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工程教育理念,探索“学校老师+企业导师、课堂学习+企业学习、专业教材+行业标准、理论测试+项目设计、虚拟仿真十实境实训、实践教学作业+企业岗位任务”实践教学模式。
责编:郑丹枚
一审:郑丹枚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