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7 14:53:1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黄煌 通讯员 张恬
编者按
当AI能三秒生成一个故事,短视频变成了生活中见缝就能插针的主要休闲手段,我们还能从阅读中“功利”的收获什么?
书本是载满星光的漂流瓶,还是对抗虚无的盾牌?是作者与读者跨越时空的密谈成果,抑或AI浪潮中一座不灭的灯塔?
一年一度世界读书日,今年,我们邀请几位文学航行者,以笔为桨,剖开三个关于阅读的叩问:“书对你来说是什么?”“创作一本好书的感受?”“AI的兴起对阅读有什么影响?”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些关于读书的问题,也邀请读者您在评论区作答,我们将在每期“请回答”中选择1位读者送出精品好书。
洞庭波涛在他的笔尖凝成文字,古镇青苔于字缝里缓慢呼吸。作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沈念以《大湖消息》《世间以深为海》等作品,用文字打捞沉没的湖湘记忆,重构人与自然的隐秘对话。这位生长于水泽之畔的写作者,总在追问“深”的意象。
“孤独是任何人都不会缺少的东西,一个人与一本书相处,既是享受孤独也是消弭孤独。”关于阅读,沈念袒露了作家作为“职业读者”的双重体验,在他看来,真正的阅读,是一场向人性深处泅渡的冒险。“人不能失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这就意味着我们仍然要保持各种形式的阅读。”
沈念
一、阅读和书本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沈念:生命需要各种各样的体验,书籍带给我的体验是最丰富的。书对我来说,是一种成长,每个人除了需要身体的成长,更需要精神的成长,这是人之为人的奥义所在。这种成长是伴随、滋养人的一生的。
作为一名写作者而言,我的阅读史也是写作的成长史,那些中西方经典作家像天上的繁星一样照亮过我的暗夜。
阅读中有时带来的是雷电交加,让人深受打击,没有信心再去写作;有时是金光万丈,仿佛自己可以驾驭世界毁灭前的唯一诺亚方舟,就是在这种自信心的摧毁与重建中,我向着文学的来处一步步靠近。
每每回想起过去的青春时光,拥有过的美好是阅读,激励我鼓足人生勇气的也是阅读。它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把体内的杂物剔除,让一个年轻的身体在阅读中成长。我们有时说,孤独是任何人都不会缺少的东西,一个人与一本书相处,既是享受孤独也是消弭孤独。现在不管遇到什么事,喜怒哀乐,只要回到书房里,我就立刻可以沉静下来。
人过中年,已经非常真实地明白,人一生也许只能做好一件事,做自己热爱的事,享受读书过程中的欢欣和苦闷,我已经非常知足。
二、请您谈谈创作一本好书的感受,以及从作者角度谈谈让读者读到好书需要下哪些功夫。
沈念:文学和大自然一样,有山水、风景,也有遮风挡雨的天幕帐篷。每个人心里都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写作就是帮助我们把最微妙且最接近生活的事物和情感传递出来。
人要活出真实的自己,就要通达所面对的世界,也是通达文学所呈现的生命世界。在这个欲望充沛、四处传诵成功故事的时代,一个人如何调整心态,如何成为身心健康的个体,那就是不要与艺术远离,要在自己的精神空间开辟、保留一个避难所的地方,安放我们的身体与灵魂。文学就是这个“地方”所在,这个“地方”也是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创作一部作品,就是要找到这个地方,如果尽可能地有更多的读者能喜欢这个地方,尽可能找到的是众多写作者没找到的地方,那就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写作者无论在哪个“地方”,都应该有现场感,应该让读者获得同频的心灵感应,应该赋予鲜活的生活以艺术性的表现手法,这样的作品就有了筋骨和血肉,有了属于人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和情感情怀,也才具备了好作品的基本品质。
写作中永远要处理好一生“所见”的问题。怎么看,是方法与路径的必经之路,也是问题与意识所在。比如说,我在创作《大湖消息》之前,每次去湖洲上行走,睁眼闭眼就能看到水的波澜四起,听到水的涛声起伏,水的呼吸所发出的声音,是液态的、颤栗的、尖锐的,也是庞大的、粗粝的、莽撞的。我原来以为岸是水的疆界,但在行走中我懂得了水又是没有边界的,飞鸟、游鱼、奔豖、茂盛的植物、穿越湖区的人,都会把水带走,带到一个我未曾想到达的地方。我把我的“懂得”表达出来,也相信会有读者理解并接受这种“懂得”。
三、AI技术的兴起对阅读有什么影响?
沈念:AI的本质之一就是学习能力强,能快捷地让人获得看似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来系统、深入阅读才能带来的信息和回答。但人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无论AI技术如何发达,人不能失去学习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这就意味着我们仍然要保持各种形式的阅读,只有人的内心清楚,自己需要的真正答案是什么。这个真正的答案也是不同个体终生寻找的过程。
阅读是一种生活,永远都不会过时,永远都是最新鲜的供给,人类要保持永久的热爱与坚持,万万不可让AI来消解和取代这份热爱与坚持。
责编:黄煌
一审:黄煌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