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癌 湘潭在行动⑦丨“手臂港”——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给药装置“上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7 12:05:0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17日讯(通讯员 向晴)近日,在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一项名为“上臂型植入式给药装置”(俗称“手臂港”)的新技术成功落地,为长期化疗患者开辟了更加舒适便捷的治疗路径。据悉,这项创新技术将输液港座完全埋藏于上臂皮下,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同时,极大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52岁的王先生是首位受益者。自确诊直乙交界腺癌以来,他已接受6个周期化疗。“之前用的PICC管每周都要去医院维护,夏天穿短袖特别显眼。”王先生回忆,每次陪女儿去游乐场,外露的导管总会引来旁人注目,“孩子虽然不说,但我知道她心里难受。”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医护团队注意到,像王先生这样的患者,普遍存在两大困扰:PICC导管外露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及频繁维护造成的身体负担。护士长刘克勤介绍,传统PICC导管需要每周维护,且导管末端位于心脏附近,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过敏、感染等问题。

经过充分论证,在肿瘤内科主任汪砥带领下,科室主治医生文添成与主管护师谭畅紧密协作,为王先生成功实施手臂港植入术。该装置将港体完全植入上臂皮下,通过超声引导精准定位,既避免导管外露的尴尬,又将维护周期延长至治疗期每周1次、间歇期每月1次。

“手术过程比想象中顺利,现在穿短袖完全看不出来。”术后第3天,王先生已开始新疗程化疗。谭畅特别演示了港体维护:"只需将无损伤针经皮刺入港座,患者日常活动完全不受限制,洗澡、游泳都能正常进行。"

汪砥介绍,相较于传统输液方式,手臂港"具有几大优势: 感染风险降低60%(基于国际临床数据),最长可使用10年,尤其适合长期化疗患者。此外,该装置药物外渗率小于0.1%,显著提升了用药安全。

责编:胡孟婷

一审:彭婷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